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贵州:借“数”造车赋能汽车制造转型升级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3-05-29 11:19:31

新华社贵阳5月29日电(记者骆飞)记者走进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现代产业园内的吉利汽车贵阳制造基地,只见生产车间里,一排排机械手精准地焊接车身,SPS自动运输小车来回穿梭转运物料,空中的传送平台让每一道工序畅通无阻……在数字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眼前的汽车生产工厂变得高效且智能。

“在车身厂焊接车间,这个底盘线是全自动化无人操作的,生产效率很高。”吉利汽车贵阳制造基地车身厂厂长杨建苏说,机器人操作有效地降低了焊接工艺的误差。

从制造逐步走向“智造”。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吉利汽车贵阳制造基地数字化应用车间全线人工投入量降低20%、产品电耗降低15%、一次性合格率提高2%。今年,该基地计划达成产能超20万台的生产目标。

汽车生产制造的数字信息化转型升级,是当前各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缩影。

这些年,作为中国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贵州省充分发挥大数据先发优势,深入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数字产业规模,全方位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目前,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37%左右。

新能源观光车是贵州忠辉车辆制造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自从2009年开展新能源车制造以来,该企业不断探索生产流程数字信息化改造。“通过引入大数据管理系统,尤其是在喷漆等环节引入智能化喷漆设备,不仅提升了效率,还改善了喷漆工艺水平。”该企业总经理王有隆介绍。

在主要生产客车的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装车间里,工人轻轻敲击屏幕便能通过智能控制系统驱动生产流程。“各设备运行参数都会在控制系统中实时显示,一旦运行发生故障就预警。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生产情况,也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该公司运营总监李洪达说,对总装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后,整车总装时间较过去缩短了1小时。目前,企业已经具备年产3万台客车的能力。

这几年,贵州在推进“数实相融”方面,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企业数字化改造。记者从贵州省大数据局产业融合处获悉,目前,贵州省实施数字化融合改造的企业增加到1万家,累计带动2.5家企业上云用云。此外,贵州已形成“大数据+实体经济”融合标杆项目400余个,其中不少是汽车智能制造项目。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全省将紧紧把握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发展趋势,计划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40万台,产值突破1000亿元。形成一批智能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汽车制造企业。

相关推荐
美政府派出高级官员协助汽车业劳资谈判

美国财政部副部长沃利·阿德耶莫(Wally Adeyemo)12日表示,拜登政府期待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和三大汽车制造商就薪酬协议达成一致,并已派出高级官员协助推动谈判。

1至8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7.4%和8%

记者11日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获悉,1至8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822.5万辆和18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4%和8%,产销量保持同比稳步增长。

智博会透视智慧未来——探访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新亮点

在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展馆里,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令人目不暇接,透过充满“黑科技”的展品不难看到,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智慧未来正在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