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东至尧渡镇:红润果桃挂枝头 “甜”乡情“富”乡民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3-06-12 15:44:16

近期,在安徽池州市东至县尧渡镇黄泥村的农家生态农场,一大片红绿相间的果林跃然眼前,飘出的丝丝甜味沁人心脾,圆滚滚的桃子在茂密的枝叶间笑“红”了脸。

“2018年开始,我们村就帮忙给农场果园选址,因为果树的用水需求很大,需要挑选水源充沛的地段。最终在黄泥村金湖组流转了总共207亩土地,并以400元每亩的价格租赁给农场。”黄泥村党总支书记高建新介绍道。

据悉,黄泥果园以种植桃树为主,还有一些梨树穿插其中。“我们总共选育了30个品种桃子,五月中旬开始成熟的主要有枣油桃、小油蟠、油黄桃等,其他品种也会陆陆续续成熟,一直持续到十月初都有。”东至县黄泥生态农场负责人韩路说着便采下一个油黄桃,看起来个大饱满。

据韩路介绍,种植桃树主要根据季节变化进行不同的劳作。春季追肥,保证土壤肥力结果,同时要用毛竹杆给小树定型,防止倒伏,还要进行“扭枝”“掐尖”等操作,让果树长出更多分枝和分化花芽,显著提高产量。秋季积肥,保证来年土壤肥力不变,同时趁机“修枝”,只留下来年结果的枝条。“果树修枝的原则是去弱留强、去密留稀、去除病虫枝,只有让枝条分布均匀,才能充分接受光照。”这些细节处理得好,才能保证果实产量上得去。

“种植过程中除了基本的养护之外,最重要的是病虫害防治。看这些刚给桃子套的袋,里外共有两层,可以有效降低裂果率,保证果实的形状完好。”韩路走进一排排套袋的果林中说道,“果树还容易被细菌、真菌感染得穿孔病,因为气温急剧变化易得缩叶病,还有蚜虫、实心虫、小叶蛾等都会对果树造成严重的危害。为了解决这些危害,我们将物理和化学防治结合,使用诱捕器和严控剂量的杀虫剂等取得很好的效果。”

今年已经是韩路携妻子扎根果园的第六个年头,谈起创业的艰辛,85后的他们也是坦然一笑,“前几年,洪水灾害让我们直接损失50万元,受冻损失达70万元,但我们没有放弃,再次投入资金200万元保证果园的再开发。”原来,黄泥果园位于尧渡河上游,虽然四周环山,可以保证有充足的水源,但也常常面临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高建新了解情况后说:“为了洪涝的问题,我们村联系上级政府,不断修建加高防洪渠,而且每年就受灾情况给予政策补贴。他们是难得返乡就业的年轻人,我们一定全力扶持他们越做越好!”

如今,来果园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韩路和他妻子忙着称重、装袋,还要拾起地上落下的果实便宜售卖。现在整个果园亩产已达3000斤,年产量300吨,市场采摘价15元每斤,年收入达500万元,可获取的利润150万元。

“今年开始,我们已经尝试在不同排果树之间进行套种油菜、小麦、大豆等作物,累计达到70亩,因为土地平整,全部采用机械化种植,年增收预计6万元左右。除此之外,还有散养的鸡鸭鹅等1000只……”谈起未来的发展,韩路信心满满。

东至县黄泥生态农场的蓬勃发展,不仅实现了韩路自身的创业梦,还带动周围农户就近就业,聘请的长期工达30人,每人每年可增收4万元。周边乡镇也纷纷前来“取经”,木塔乡、东流镇、泥溪镇等地累计种植400余亩,是名副其实的“好师傅”。

“黄泥生态农场的成功为全镇果树种植提供了优秀的样本,接下来,全镇将继续鼓励青年返乡就业,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推动乡村振兴,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规模化种植的行列中,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青春活力。”尧渡镇农办主任亢四毛总结道。(王超  章孝媛)

相关推荐
安徽东至:科技赋能 土地生金

日前,走进池州市东至县胜利镇吉阳村羊肚菌种植基地,这里一共有296个黑色大棚,正等待着村民们的收割。

安徽东至青山乡:冬种羊肚菌 春收“致富伞”

近日,走进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青山乡叶桥村紫荆蔬菜合作社农业基地,营养袋旁一朵朵羊肚菌“破土而出”,长势十分喜人,

神木以村企结对为路径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4年,神木通过实施“村企结对强产业·工农融合促振兴”五年行动,全方位布局工业反哺农业、工农融合发展战略,积极探索村企共建模式,以村企结对为路径,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户增收,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