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用好“六字工作法” 安徽“数字濉溪”建设全面提速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3-06-13 10:25:16

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决策部署,结合实际,应用“六字工作法”统筹规划“数字濉溪”建设,促进数据汇聚共享,增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能力,推进“数字中国”“数字江淮”战略部署在濉溪落地发展,找准路径,以实际行动大力提升数字化水平。

强化顶层设计,“谋”未来定规划。高屋建瓴,制定《“数字濉溪”建设规划(2021-2025年)》《濉溪县加快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发展实施方案》及《濉溪县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一系列数字发展政策,持续推进濉溪县“数字濉溪”建设,规范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促进数字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层级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开放和业务协同。深耕细作,开展专题调研,以政务数据汇集共享和网络信息安全为突破口,分析全县现有的业务系统、应用场景、安全保障等要素,并赴先进地区实地考察学习,通过摸清家底、顶层设计、分步实施、学以致用,为打造县域高标准数字建设筑牢根基。

完善软硬设施,“建”项目强基础。全面推进“数字濉溪”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数字濉溪”一网统管平台,集约处置数据资源,提高数据汇聚能力,锚定“数字濉溪”发展方向。搭建数智平台,与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开放平台,招揽行业专家,申请成立全省县域首家数字濉溪研究院,为“数字濉溪”建设出谋划策,形成濉溪模式,引领县域“整体智治”。

打通信息孤岛,“融”数据共治理。依托市大数据平台与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服务体系对接融合,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推进濉溪县数据直达基层试点工作,动态完善政务、经济和社会数据目录,强化数据资源目录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公共视频监控感知资源整合共享,实现数据高效有序共享,同步加强数据治理能力,完成各镇(园区)、县直单位47家公共场所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共享工作,补齐了智慧城市建设短板。

优化营商环境,“快”服务加速度。以推进数字政务“一网通办”为例,濉溪做到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全面推行电子证照应用,重点推进驾驶证、行驶证等30类电子证照在长三角范围内实现互认,实现线上办事关联引用、线下办事免交实体证照,实现更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全力推进全程网办,实现“一屏通办”。目前,“皖事通办”平台上线政务服务事项共19560件,全程网办率达99.7%,“掌上办”占比98.8%,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事项共87项,大大增强了群众感知,让政务服务有速度还有温度。

聚力数字经济,“育”产业助发展。当前,激发数据价值、赋能智慧政务,是政务数字化转型的创新重点。为加快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濉溪县与杭州拾焰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双碳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合作协议书,吸引相关企业落户扎根濉溪,推进双碳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动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平台资源,全县178家规上企业实现“上云平台”。加速培育数据要素型企业,2022年度已认定淮北市华明工业变频设备有限公司、安徽蓝山建筑科技有限公司2家省级大数据企业,理士电源、英科医疗等6家企业成功入选市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企业,让市场主体更具活力。

场景赋能增效,“智”慧化新突破。目前,“智慧医疗”实现县镇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95%以上的常住人口已建立全方位、全周期的终身电子健康档案并逐步向个人开放,累计30万余人次使用;探索创新“上车即入院”的智慧急救模式,全县2个急救中心、12个急救站点共40辆救护车全部接入一体化医疗急救云平台,年转运患者1.5万人次,实现县域医疗急救“一张网”。“智慧乡村”建立数字农(牧、渔)业30家。在五铺农场建设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安徽标王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养鸡场、濉溪大自然种猪场被安徽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数字农业工厂”,五沟镇庙前村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监测+物联网项目,无人植保飞机、肥水一体化应用逐步扩大,成效显著。“智慧电商”对接100多家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基地、农户等,1至5月份累计实现线上线下销售额8.87亿元,其中线上销售农村产品3.52亿元。(闫肃   殷宏博)

相关推荐
安徽淮北市举办2023“湖山月 家国情”迎中秋庆国庆文艺展演

9月27日晚,2023淮北市迎中秋庆国庆文艺展演在杜集区生态修复示范区朔西湖景区举行。

2023年长三角汽车(房车)集结赛(安徽淮北站)在濉溪县开赛

9月26日上午,2023 年长三角汽车(房车)集结赛(安徽淮北站)在濉溪县刘桥镇凤栖湖湿地公园开赛。

安徽淮北濉溪新经济产业园加快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

近年来,濉溪县濉溪镇不断引导濉溪新经济产业园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园区管理和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平台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合运营模式,引导各类要素加快向园区集聚,加快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