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投资400万元的安徽池州市东至县洋湖镇东风村黑木耳菌棒制作自动生产线正式投入运营。该生产线将日生产菌棒4万棒,计划今年生产170万棒,除为本村黑木耳生产基地提供30万棒菌棒外,还将为周边村的菌农提供140万棒优质菌棒,同时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一条龙的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东风村种植黑木耳有着多年的历史,虽然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形不成规模,而且手工制作菌棒人工投入成本高,工序繁琐,耳农特别受累。今年初,该村村民王德胜通过到湖北、河南、黑龙江等多地考察,引进了一套全自动高效能的菌棒机械,提高了菌包的生产速度,省工、节能、且环保。
王德胜介绍说,引进的全数控反烧灭菌锅炉,出耳后的废菌包可以当燃料,减少环境污染,锅炉升温快,三小时灭菌柜内完全达到105℃以上,以前传统灭菌锅炉需72小时才能灭菌彻底,包内养分丧失大,酸碱度PH值只有5—6之间,现在仅需14小时,快速灭菌,PH值保持在7以上,养分不会在灭菌期间流失,从而提高产量。
东风村黑木耳菌棒生产基地采取“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统一组织生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集中销售,初步形成了洋湖镇自己的特色产业。该基地黑木耳菌棒生产线的投入运营,带动了周边乡镇5个村的村集体组织农户种植黑木耳,同时解决200余名闲散劳力就近就业,人均劳务工资收入达1万多元。
近年来,洋湖镇以黑木耳种植为特色产业龙头,坚持将木耳产业做大做强,同时探索木耳成品的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速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打造特色产业品牌。该镇努力打造食用菌全产业链协同高质量发展,为产业提质增效,聚焦深加工及包装、社会化服务、仓储冷链、秸秆废棒回收再利用、销售流通等薄弱领域,精心谋划,通过培育扶持相关新主体、招商引资谈合作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加入,全力以赴强弱项、补短板、延链条,努力做大做强洋湖食用菌产业。2022年度全镇黑木耳种植规模已超750万棒,同比2021年增20%,10万棒以上规模标准化主体达10余家,全镇黑木耳产值已达4000万元,规模及品质双递增。根据目前黑木耳种植的发展势头,预计2023年全镇黑木耳种植将达130余户、900余万棒。(汪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