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河南济源:多策并举推动外贸跑出“加速度”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胡梦婷 2023-07-25 11:48:19

2020年以来,河南省济源示范区外贸跑出“加速度”,接连突破200亿元、300亿元大关,2022年达300.8亿元,占GDP比重37.31%。2023年1-6月,济源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93亿元,同比增长22.9%,居全省第2位,今年有望突破400亿大关,实现“十四五”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开局。

近年来,济源示范区先后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装备制造、多式联运、电子商务等系列政策,初步构建形成制度型开放的政策体系。把建设高质量的开放平台载体作为外贸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所在,形成“强磁场”,吸引更多优质资源要素向济源聚集。

设立全省首个外向型经济服务中心,建立公共检测平台,将线下服务大厅功能由通关执法向商事准入、口岸物流、贸易服务、第三方检测以及业务咨询等全链条拓展,实现“一窗通办”“一网通办”外贸业务全覆盖;成功申建全国首批13个、河南省唯一的国家级加工贸易产业园,实现年加工贸易额210亿元,成为河南第二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申创成功机械基础件、珠宝首饰、有色金属材料等3个河南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园,2023年上半年,济源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到17466.6万美元,同比增加17.5%,打通“网上丝绸之路”。以中兴物流为核心,开通边境港口直达双向班列,实现了“铁公海”多式联运,建成集仓储、运输、装卸、加工、配送、货物代理等为一体的基本物流体系,实现为外贸企业的全流程服务。

济源结合“万人助万企”活动,主动协助外贸企业拓展海内外市场,组织新征程、华森贸易、中煌电器等进出口企业参加线上广交会,日用陶瓷、精细化工等出口企业参加行业网上展会;组织外贸企业参加第五届进博会;在疫情防控期间,试行“7*24小时”通关服务保障,采用全通模式通关、两步申报、两段准入、提前申报等多种方式,优化通关流程,为豫光金铅、金利金铅等企业争取白银出口配额,为中原特钢、中原辊轴等企业办理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等。

济源通过做优“原字号”、做强“老字号”、做大“新字号”,不断加大出口自主品牌体系建设,提升“济源造”产品价值和国际影响力。“豫光”“济金”“万洋”牌银锭先后在伦敦金属交易所、伦敦贵金属协会和上海期货交易所注册;河南华森、济源金星矿用橡塑等获得尼日利亚(PC十SC)、欧盟(CE)、美国(ANSI)产品认证和英国(CCBELLA)等商标注册。

下一步,济源将紧盯龙头,紧抓品牌,紧贴服务,锚定外贸产业,建体系、促转型、搭平台、优服务、铸品牌、增主体,引导企业增强信心和底气,出台实施稳外贸政策“组合拳”,促进企业增强出口竞争力和抵御风险冲击能力;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推进“三服务”活动及精准服务外贸企业行动,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帮助企业解决个性和共性问题,构建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要上下联动和部门协同,完善定期会商研判机制,齐心协力推动外贸平稳健康发展。(刘荣军)

相关推荐
一季度我国对肯尼亚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海关总署4月22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对肯尼亚进出口161.3亿元,同比增长11.9%,连续6个季度保持增长,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出口增长11.8%、进口增长13.2%。

助力外贸企业应对“关税战”一线见闻

连日来,面对风高浪急的外部环境,一家家外贸企业积极想办法、找出路,依托“一带一路”布局新的海外市场,借助跨境电商平台降低对美外贸依存度。

外贸优品拓内销 广交会再添贸易新“桥”

外贸优品广东行和国内采购商对接会4月18日在广州举行,活动汇聚300余家优质外贸企业与360家国内采购商,促进内外贸渠道对接、品牌对接、产销对接、标准对接,为外贸企业搭建拓内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