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一带一路”规则标准“软联通”的案例研究

来源:国网能源研究院 责任编辑:王晶晶 2023-08-07 15:10:33

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要积极推进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标准领域的对接合作。“软联通”与“硬联通”有机结合将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本课题针对电力、电信、石化、汽车四个行业进行案例研究,总结经验,提出新形势下中央企业推动“一带一路”规则标准“软联通”的重点举措。

一、“一带一路”规则标准“软联通”的成效和新形势

(一)“一带一路”规则标准“软联通”的成效

我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规则“软联通”,在规则对接、区域开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与15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涵盖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国家和三分之一的国际组织。在规则对接方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中国将同合作伙伴一起构建全球最大规模的自贸区。中国积极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推动世界贸易组织《投资便利化协定》谈判,通过高水平开放带动高质量发展。在区域开放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以及带动全球共同开放的顶层设计,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均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

我国积极利用标准化合作与交流开展国际间的产能合作、技术交流、经贸往来。截至2021年底,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签署的合作协议中42份纳入标准化内容,国家标准委与55个国家或国际标准化组织签署标准化合作文件,联合“一带一路”国家牵头制定国际标准682项,成体系发布行业标准外文版1623项,组织开展1361项国内外标准关键技术指标比对分析,推动数百项标准互认,数千项中国标准海外应用。中央企业在推动铁路、电网等重大项目落地进程中,力促中国标准同步“走出去”。中老铁路完全采用中国标准,俄罗斯莫喀高铁以中方为技术负责方,结合中国高铁标准和俄罗斯实际,联合编制了俄罗斯莫喀高铁的技术特殊条款。国家电网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电力建设中应用中国标准超过500项。

(二)“一带一路”规则标准“软联通”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是国际制度规则重塑的关键时期,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面临新的国际形势,主要体现在:一是世界迎来百年大变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全球治理的话语权越来越向发展中国家倾斜。二是投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西方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保护本国企业,加大外资安全审查力度,限制部分关键技术和产品对华出口,对华产品加征关税,在国际经贸规则中对国有企业做出限制,推进以碳为核心的新型国际绿色贸易壁垒。三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西方屡次提出“近岸外包”和“友岸外包”,出台相关产业政策,试图缩短供应链或实现供应链多样化。四是俄乌冲突进一步加强了美欧之间的利益捆绑,在美欧等对俄罗斯能源制裁及二级制裁背景下,中、俄、中东等国家能源贸易去美元化加速。五是全球主要国家纷纷制定国家标准战略,美国国家标准战略(2020)、韩国国际标准化战略(2019-2023年)等均明确提出要争夺新兴领域标准主导权或占据主导地位,标准国际化工作面临激烈竞争。

二、央企参与“一带一路”规则标准“软联通”经验分析

(一)高度重视标准、知识产权和国际化发展,坚持开放创新是赢得国际认可、提高国际话语权的关键着力点。中国移动牢牢把握“产业发展、标准先行”的规律,不断加强国际标准化的技术研究、队伍建设,逐步提升国际话语权,积极推进公司及中国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转化为国际标准。在4G时代TD-LTE国际标准化之初,就将“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作为TD-LTE发展的重要目标,充分借助ITU、NGMN、GSMA等国际组织的影响力,提升全球业界对TD-LTE的信心,促进了融合统一的TD-LTE国际标准的形成。同时,在产业化和商用部署上同步发力,为TD-LTE共享全球产业和市场资源打下了关键基础。

(二)聚焦科技创新,把握核心标志性技术的主导权,是标准对接、制定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标准体系的竞争,实质是核心技术的竞争,掌握关键的标志性技术,拥有核心技术专利,才能在全球标准化竞争中处于主动。国家电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特高压、智能电网、大电网运行等一大批电网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完整的特高压交直流、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在全球率先实现了特高压商业化运营。中国移动高度重视关键技术攻关,特别是原创性技术的研发,引领了4G、5G技术和标准的发展。

(三)因地制宜,发挥中国产业竞争优势,依托海外工程项目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标准联通的前提是必须要了解熟悉各国的国情,考虑双边、多边产业发展与标准化的实际需求与长期发展规划,找准共同的利益契合点。国家电网承包建设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巴基斯坦等国电力工程和尼日利亚智能电表本土化生产等项目,在结合当地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大量采用中国标准,有力促进了我国电工技术和装备走出去。中国中化所属子公司与相关中国企业抱团出海,在乌兹别克斯坦安格连橡胶厂项目建设过程中,成功推广了中国技术标准,填补了当地橡胶轮胎领域的部分技术标准空白。

(四)翻译工作及国际先进对标是增强标准国际通用性、打造国际产业链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语言相通,才能实现标准的互联互通,翻译工作有助于中国标准的传播和推广。同时,通过开展国际对标,能够展示我国技术标准优势,及时发现短板和不足。国家电网在巴西美丽山特高压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翻译推介中国特高压技术标准体系,与当地惯用标准开展对标分析和展示,推动中国标准在项目施工、安装和调试全过程应用。

(五)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平台可促进标准规则软联通堵点的高效疏通。推动标准规则软联通,须切实、深度地研判合作主体的关键利益及核心诉求,宜通过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合作平台,以“软联通”促“硬联通”。为更好地推动澜湄能源电力领域务实合作,南方电网倡导成立了澜湄国家电力企业高峰会机制、澜湄区域电力技术标准促进会。“软联通”成果推动了“中老500千伏联网”、“中缅联网”等“硬联通”进程。中汽中心通过举办研讨会、成立专家组、开展标准培训、参与他国标准化活动等形式的交流合作,逐步推动中国汽车标准与产品被“一带一路”国家了解、认可。

三、央企参与“一带一路”规则标准“软联通”存在的问题

中央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规则标准的对接、制定受发展阶段、技术储备、国际形势等因素影响,往往面临一些不同时期的问题和挑战。

(一)相较于更早进入国际市场的西方发达国家,我国规则标准认可度不高、影响力不足,国际适用性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在传统制造业等领域,对于成熟产品的标准基本由老牌外企把持,我国企业很难改变其统治地位。我国标准发展主要集中于技术优势突出的新兴产业,但即使在我国具有技术优势的产业上,例如新能源、水电等领域,规则标准的影响力仍有不足,与产业“走出去”优势不相匹配。

(二)在部分技术领域,标准定义着技术框架、产业体系的演进方向,各国都将标准制定作为抢占产业发展优势地位的重要手段,国际标准制定面临着激烈竞争。某种技术或标准一旦在市场中得到推广,并被确定为事实标准,技术知识产权的拥有者就会在技术创新长期占据优势地位。例如在通信行业,我国在第一、第二代通信标准中未能实现主动。在3G时代步入国际标准规则制定的舞台,但起初从技术和产业链发展角度都缺乏话语权。在4G时代,同样面临美国和欧洲主导技术的强势竞争。在5G时代,中国移动在国际标准中扮演着先行者、验证者和组织者等关键角色。当前6G和5G标准相比国际形势更严峻,供应链与国际市场遭遇人为的割裂,国际标准化面临小圈子的风险。

(三)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各国国情不同、利益诉求不同,“软联通”与“硬联通”不能完全同步推进,部分规则标准对国际合作造成困扰。例如在海外项目推进过程中,所在国在工程标准、劳工保护、环境保护、外资审查、市场监管等方面的规则与我方有较大差异或冲突,会对央企“走出去”造成一定困扰。一方面,企业在开展海外业务时未能做好充分的前期尽职调查,导致出现法律风险;另一方面,西方国家频繁出台针对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国有企业的限制性措施,给中央企业在海外开展业务带来风险。

四、央企参与“一带一路”规则标准“软联通”重点举措及建议

(一)加强政策沟通对接

一是对接国家战略规划。紧跟政府外交合作契机,在政府间合作机制框架下加强国际合作,争取将有关项目纳入双多边合作机制框架内,推动政府出台有利于降低成本的相关政策。加强对目的国发展战略的研究,从当地市场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出发,开发合作项目。二是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交流。介绍我方优势技术、工程建设和运营经验,通过长年累月的持续深耕,与当地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保持沟通和联系,建立合作信任关系。三是发挥央企智库的引领作用。主动开展“一带一路”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研究交流工作,为央企“走出去”提供综合信息支持和服务,为我国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搭建双多边交流平台,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二)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一是深入参与国际组织机制交流合作。积极加入各类国际组织,开展联合课题研究,参与技术交流研讨、政策报告编制,争取在国际行业协会、国际组织中担任重要职位,利用国际平台宣传推介企业成果以扩大知名度和话语权。二是联合搭建国际合作平台。联合国际多边组织、国际企业打造专业合作交流平台,以国际论坛、国际协会、地区组织等形式,加强交流,结合多方利益达成合作共识。

(三)研究和运用好国际经贸规则

一是加强对国际经贸规则的研判,及时调整业务重点,对于不利因素研究制定应对策略。充分利用好“一带一路”倡议、RCEP、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南南合作等多边合作机制和经贸协定。二是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和修订,对接国家有关部门,删减不利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不利于产业发展的规则、争取将我方产品纳入降税清单,消除海外市场技术和政策壁垒。三是妥善应对境外投资审查及相关法律风险,深入了解投资所在国家和地区外资准入、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等程序、规则及标准,确保境外投资的合规运作。四是重视运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深入研究并遵守有关贸易协议。对境外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深入调查,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依法运用发起国行政、司法救济途径和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等积极应对。

(四)持续推动国际标准对接

一是进一步提升在国际标准组织中的影响力,推动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积极参与ISO、IEC、ITU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各项工作和活动,鼓励标准化人才进入国际标准组织工作,担任重要职务。二是加强与相关国家标准化机构、区域标准化机构的双边、多边交流互联和互利合作,推进标准互认。与“一带一路”国家成立联合工作组,加强在国际标准领域的合作。三是通过装备出口、对外投资、工程承包等形式,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提高中国标准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使用率。四是进一步优化央企国际标准管理体系,在重点产业、项目单位建立标准管理部门,理顺国际标准转化路径。加强海外建设项目标准引进与落地。构建专业化人才培养机制。

(五)加快科技研发和规则标准布局

一是加强重大前沿技术的预判和预警,发挥央企创新引领带动作用,在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空间科学、健康科学等领域,加快部署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颠覆性技术研究,形成成果并及时转换为国际规则标准,提升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的主导权。二是在新能源、高铁、信息通信、电力等我国央企具有领先优势的领域,加快国际标准转化步伐,主导制定一批符合我国产业发展趋势、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国际规则和标准。

本报告摘编自中央企业智库联盟2022年重点联合课题《“一带一路”规则标准“软联通”的案例研究》。

牵头单位: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与单位: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有限公司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本文作者:冯昕欣、高国伟、郭子暄、潘宏筠、刘艳、蒋招梧

相关推荐
新华全媒+|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启动运行

3月18日,博鳌近零碳示范区运行启动会在海南琼海博鳌东屿岛举行,标志着这个由住建部和海南省政府共建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示范区进入了近零碳运行阶段。

“希望将莱中合作推向新高度”——访莱索托国王莱齐耶三世

今年是中莱复交30周年。莱索托国王莱齐耶三世日前在首都马塞卢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莱中两国全方位合作健康且富有成效,希望能保持这一合作方式,将莱中合作推向新高度。

中国职业教育第一所海外应用技术大学首批本科生开学

​3月15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与柬埔寨柬华理事总会合作共建的中国职业教育第一所海外应用技术大学——柬华应用科技大学首批本科生开学典礼在柬埔寨金边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