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六安金安区双河镇:产业兴旺绘就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3-09-04 15:55:36

“今年村里流转了5个村民组约 500 亩荒山、荒地种植中草药,中草药基地现在总规模大概 1000 亩左右,种的有丹参、白术、凤仙花等市场需求高的药材。目前基地带动了包括脱贫27户、低保户15户共189户村民就近就业,预计每户今年可增收3000千元。”安徽六安金安区双河镇河北村党支部书记张海艳介绍道。

近年来,金安区双河镇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在产业培育上持续发力,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因地制宜,找准发展定位。双河镇杭埠河沿岸的晁仓村利用地势平整、水资源丰富等自然条件,走出一条“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稻虾养殖新路子。2022年晁仓村积极开展土地流转,盘活闲置资源,将老村部、周边村民闲置零散的土地流转统一经营,发展稻虾养殖共600亩、新建小龙虾分拣中心100平方米,当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同比增长400%。今年晁仓村进一步拓宽思路,发展稻虾养殖基地的同时,以举办小龙虾垂钓节为契机,着力培育集垂钓、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稻虾养殖示范点。晁仓村的“新路子”也辐射到周边村枣林、草堰、谢郢等村,全镇种养殖规模达5000余亩,规模效应凸显。

变废为宝,带动规模发展。河北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集中连片的荒山等闲置资源种植中草药材,预计每亩可产中药材500公斤,可为集体经济增收200万元。河北村积极扶持本村农业合作社种植丹参、玄参等中药材350余亩,打造集中连片中草药材种植基地。下一步,河北村将不断扩大种植规模,逐步带动村民分散式种植中药材发展“庭院经济”,再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进行回收。同时,不断延长产业链,将河北及周边村发展形成集种植、烘干、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模式,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中小型药材示范基地。

优化结构,带动群众增收。近年来,谢郢村集中资源要素,打造蔬菜种植基地,利用冬闲田进行稻菜轮作,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同时带动本村村民就业增收。2022年底,鼓励本村农业专业合作社打造食用菌种植基地,基地占地面积达5亩,标准食用菌大棚6个、办公用房7间,今年基地进一步扩大规模,新建冷库1个、大棚4个。谢郢村与周边村合作探索建设蔬菜初加工基地,占地面积约11亩。同时,计划今年继续利用冬闲田扩大蔬菜种植规模、丰富品种,建成优势特色突出、产业布局合理、功能有机衔接、资源环境可持续的蔬菜、菌菇供应基地。

党建引领,打造便民驿站。百洋村坚持党建引领,发挥百洋铺治超站地理优势,争取资金和场所支持,打造“两新”群体党员教育服务平台为目的建设便民服务中心。按照“6+N”服务标准配备驿站设施,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购物、用餐、加水、充电、补胎、休息等优质服务。主动对接镇内园区民营企业,及时在服务大厅更新宣传企业用工用车需求,引导“两新”群体为民营企业发展增添新动能。创新设置金安区发展村集体经济产品货架,积极带动全区村级特色农产品销售,助力乡村振兴,同时解决本村群众就近就业,预计今年将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50万元。(朱爱红)

相关推荐
六安市金安区:全程机械智能“加码” 水稻单产提升“跨栏”

4月29日上午,安徽省水稻单产提升农机化关键技术示范推广活动在六安市金安区孙岗镇拉开帷幕。

六安市金安区:白鹅产业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近年来,六安市金安区积极引导农户大力发展白鹅产业,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积极引进皖西白鹅养殖和深加工龙头企业,

六安市金安区人大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能 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

今年以来,六安市金安区人大常委会以人大监督之力,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