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学致贫、因病致贫、因基础条件差致贫、因丧失劳动能力致贫、因天灾人祸致贫,是达拉特旗贫困人口致贫的五大原因。
全旗36万人口,贫困人口12442人。
而达拉特旗的精准扶贫工作就像日历一样,每一页都能翻出新内容,每一项举措都瞄准贫困户。
家住中和西镇翻身村的高四清,因为孩子上学陷入贫穷,一家人做梦都没想到,不到一年时间,生活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搬进了新房,养了土鸡,种了小麦,生活渐渐“红火”起来。
“争取扶贫产业款发展养殖业,从此就断掉了‘穷根’,家人过上好日子,生活有了新希望。”高四清或许不知道,在2016年,达拉特旗共有1701户4385人经历着如他一样的巨变,实现脱贫致富。
这背后,是达拉特旗旗委、旗政府对民生的深情牵挂,面对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的现实情况,达拉特旗攻坚克难,从最困难的群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实施基础项目到村、扶持资金到户、技能培训到人的精准扶贫,确保扶贫扶到点子上、扶到根因上。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全旗干部群众凝心聚力,脚步铿锵,奋力前行。
幸福账单得益于“互联网+扶贫”
为推动互联网创新成果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该旗以“互联网+扶贫”模式,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搭建农村与城市消费者的供需链接,通过互联网把贫困户的农产品推广出去,为贫困户创收创增。
“借鸡下蛋”就是一个成功探索例子。
“我家向合作社借了100只鸡,每只鸡在自然放养下,每五天可下3颗蛋,100只鸡一个月就能下1800多颗,合作社保护价收购,贫困户零成本零风险,截至目前,通过这种模式我已经收入了近一万元了。借鸡来养,有赚头!”白泥井镇母哈日沟村马瑞平高兴地对记者说。马瑞平晒出了他发展产业的账单。一份幸福的账单,让马瑞平一家人安居乐业,幸福指数蹭蹭往上涨。
“借鸡下蛋”是达拉特旗的一个探索:旗扶贫办提供鸡苗,达旗绿源蛮赖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发放并收购,羊煤土气网负责销售,走出一条“互联网+合作社+贫困户”的电商扶贫发展路子。
“借鸡下蛋”只是“互联网+扶贫”模式中的一个缩影,“一户一品”“农副产品收购”“服务双赢”等模式,也各具特色。
结对帮扶带来“阳光效益”
有人来和贫困户结“亲戚”啦!这就是达拉特旗干部“五个一”精准帮扶责任制,即一嘎查村有一个包扶领导、一个包扶单位、一个工作队,一个贫困户有一个包扶责任人、一个包扶措施,共落实帮扶单位130个、选派1812名领导干部开展扶贫包联。
扶贫工作开展之初,达拉特旗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贾军首先来到树林召镇树林召村王三仁家中。当了解到王三仁因妻子病故,生前治病花费50多万元,至今尚未还清,而本人身体状况也不好,大女儿在家务农,二女儿正在上大学,一家子的生计就靠种地来维持,负担非常重时,贾军当即决定与王三仁“结穷亲”,并给新认的“亲戚”送上了慰问金当“见面礼”,承诺尽自己能力帮助他尽快脱贫脱困。
在贾军的帮扶下,王三仁不但搬入了新房,还申请了产业扶贫贷款30000多元购买了羊,发展起了养殖业。
“家里一直靠种地吃饭,现在又搞起了小规模养殖业,收入提高了,日子也好了,真是感谢我家这‘亲戚’。”王三仁激动地说。
像贾军这样结“亲戚”的模式,正在为达拉特旗脱贫攻坚之路带来“阳光效益”。
脱贫攻坚之路,达旗积极探索。从“三到两强”到“千名干部下基层”,确保全旗扶贫工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向贫困彻底‘宣战’,首先是健全责任体系,激发旗、乡、村的整体联动攻坚机制。”达拉特旗扶贫办副主任史永平说。
别以为结对帮扶就是说说而已,对不适应脱贫攻坚要求、不能按时推进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将进行约谈问责,杜绝“只挂名不作为”现象发生。而旗级帮扶单位与乡镇党委政府、驻村工作组与贫困村两委、包户干部与贫困户脱贫成效都实行“捆绑考核”。
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实现安居梦
实现贫困户脱贫摘帽“住上好房子”也是关键所在。
今年,对于恩格贝镇蒲圪卜村四社贫困户刘二小一家来说改变是最大的,他们一家即将搬进改造一新的砖混结构住房,“现在眼看着就有新房子住了,心里真高兴。”刘二小说,“要不是政府,我们什么时候盖得起新房子?”
这事儿还得从扶贫攻坚开展以来说起,面对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差等问题,达拉特旗坚持以扶贫开发为统揽,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来抓,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全面实施易地搬迁,着力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
易地扶贫搬迁,让村民挪出了穷窝,但要想致富,还得依靠产业。达旗扶贫办副主任王华介绍说,在产业发展方面,搬迁户每人补助的产业发展资金4000元,每户发放基础母羊4-7只,有效破解贫困户产业发展瓶颈,提升“造血”功能。在就业方面,大力开展农村牧区实用技术培训,对外出就业的实施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确保搬迁户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合理开发保安、护林员、公路养护员、公共卫生保洁员、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员等适合搬迁人口就业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搬迁对象,确保搬迁户就业有渠道,收入有提高。
美好生活看得见。今年,全旗实施易地搬迁1129户,2934人,同步搬迁888户1710人,其中集中搬迁99户253人,分散安置1030户,2681人。易地扶贫搬迁的实施,使全旗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逐渐兴起,群众生活明显改善 。(本文原刊发日期: 2016-12-08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作者:李慧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