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试验田”也是“高产田”:上海自贸区每分钟“到账”外资逾一万美元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3-09-20 08:53:27

新华社上海9月18日电 繁忙的浦东国际机场,近日迎来一个特殊的进境物品——一台“再制造”的发动机。这台全国首单“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货物,完成海关申报后运往位于上海自贸区金桥片区的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2013年9月,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区挂牌。运行十年来,像沃尔沃建筑设备这样的“首单”故事不断上演。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上海自贸区坚持“打造制度创新高地而不是优惠政策洼地”,坚持“种苗圃而不是栽盆景”。数据显示,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302项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中,近一半源自于上海首创或同步先行先试。

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再制造”是制度创新的最新案例。“相比于新品,再制造产品能耗可节约60%,物料再利用比例可达70%,排放可降低80%。”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朝平说,自贸区率先启动这项试点,有望在国内形成示范效应。

自贸区是“试验田”,也是“高产田”。设立全国第一家外商独资医院、第一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第一家外商独资汽车制造企业……挂牌十年来,在制造业、金融业等数十个开放领域,上海自贸区落地一批全国首创外资项目。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从挂牌到2022年底,上海自贸区累计新设企业8.4万户,是前20年同一区域的2.35倍。十年来,自贸区新设外资项目超1.4万个,累计实到外资586亿美元,相当于每分钟就有逾一万美元的实到外资“到账”,以实际行动为中国经济投下“信心票”。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主任朱芝松说,上海自贸区坚持把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把培育功能与政策创新相结合,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既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也有力推动了上海的高质量发展”。

站在十周年新起点上,上海将继续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根本要求,以“提升”为关键词,在更深层次开展更大程度压力测试,着力提升国际规则衔接能力、全球要素资源配置能力、高端产业引领能力和临港新片区差异化探索能力。(记者王永前、何欣荣、周蕊)

相关推荐
前5个月进出口增幅超两成:民营企业成上海外贸发展“新引擎”

记者从上海海关了解到,今年前5个月,上海市民营企业进出口增幅超两成,5月份单月进出口创历史新高,成为外贸发展“新引擎”。

首次实现全市通退,上海离境退税点位服务升级

为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升离境退税服务水平,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外滩中央集中退付点从6月25日起升级为上海首个全市通退服务枢纽,即境外旅客在上海所有离境退税商店购买的相关商品都可以在这里完成离境退税。

拉克森在沪当起“618”促销员 见证中新航空运输企业携手打造“南向通道”

见证中新航空运输企业携手打造“南向通道”,在中国企业的直播间当起旅游“促销员”,出席中新多个行业的推广交流活动……6月18日恰逢中国电商和零售行业的“618”年中促销节,正在上海访问的新西兰总理拉克森通过密集参访,切身感受中国市场的旺盛活力和中新合作的巨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