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质的水稻品种到育繁推一体化新成效,从国产西蓝花良种到先进的智能育种项目……9月23日至25日,第二十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在安徽合肥举行。“双交会”聚焦农业“芯片”强优势补短板,关注种业行业创新与未来前沿,吸引着专家学者、种子企业等参展参会,共商种业振兴。
“今天我们煮了四锅米饭供大家品尝,锅盖一开,场馆飘香。”在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展台前,水稻事业部副总经理王中花自豪地说,今天参观者试吃的是公司畅销的优质香型大米品种。
作为农业农村部2022年公布的水稻强优势类的国家种业阵型企业,近年来丰乐种业不仅在高产优质中籼水稻育繁推上持续发力,还在再生稻、高产麦茬稻、高端香型稻等品种选育上不断深耕。
丰乐种业水稻研究院院长张二朋介绍,如今通过传统杂交育种很难适应种业发展新需求,2020年以来,公司成立了水稻联合育种创新研究院,聚合优异种质资源,通过新技术选育更多高产优质绿色水稻良种。
“全国种子双交会”现场,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展台上展示的水稻品种。(新华社记者 水金辰 摄)
种业振兴,不仅要在优势领域不断锤炼长板,还要在依赖进口的品种上,加强科研攻关,努力补齐自身短板。
“双交会”现场,在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展台前,两排茎秆粗壮、花球圆整的西蓝花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西蓝花种子曾是技术难点,公司5年前就参与了国家西蓝花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经过持续努力,目前国产西蓝花市场份额有了一定程度提升。通过技术联合攻关,让制种产量从亩均不到2公斤提升至10公斤以上。”公司瓜菜种业部副经理章红运说。
据了解,该公司主要与浙江省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展育种,目前已有5个品种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参与育种的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何道根说,近年来农科院收集了大量西蓝花种质资源,并与国内一些高校合作,利用生物技术创制出约2000份更有特异性的育种材料,通过多年田间试验,筛选出表现优秀的性状组合。
“全国种子双交会”现场,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展台上摆放着两排茎秆粗壮、花球圆整的西蓝花。(新华社记者 陈冬书 摄)
种业振兴,需要育、繁、推三个关键环节协同发力,聚焦前沿不断提升种业创新能力。
“这台机器是比重精选机,能在一堆种子里筛选出霉变、虫蛀种子。”在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河北聚力特分选技术有限公司展台前,大区经理张怀钊正向客户介绍最新面市的两款新型比重筛选装备。
“我们的设备主要用于育繁推中的繁殖端。”张怀钊说,种子从田间收获后往往会残留杂质,通过这两套装备可以清选出品相差、干瘪、霉变等劣质种子,“今年黄淮部分地区遭遇‘烂场雨’,我们的装备被采购用于过筛发芽霉变种子,保障了种源纯净度。”
据介绍,这两套装备集结了200余项发明专利,此次展示的最新装备属于迭代创新产品,通过更换筛片、调节角度和风压等参数,可以适应多种农作物种子筛选。
在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河北聚力特分选技术有限公司展台前,现场工作人员向参观者介绍产品。(新华社记者 水金辰 摄)
在本届“全国种子双交会”上,智能育种也是一大热门话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在大会开幕式上表示,发达国家种业已形成完善的创新体系,全球主要跨国公司的生物育种已经进入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智能设计时代,我国实现种业大国向强国转变还有一定的路要走。
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预研项目在大会期间正式启动。据了解,此项目包括建设一个智能育种中心和三条加速线,实现加速种质创新、种质鉴定和种质稳定,筛选和培育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和食物营养需求的抗逆性强、生态区域适应广的超级底盘品种,并为突破性核心种质资源创新和育种加速提供研究和服务平台。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建国介绍,该项目重在提升育种科学交叉创新研究能力,突破智能育种原创关键核心技术,输出育种加速标准化技术和产品,提供“未来品种”种源解决方案,打造“育种4.0”示范工程。(记者 水金辰 陈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