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宿州埇桥区:葫芦种植美了庭院、富了农家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3-10-11 10:54:06

“我家门口这块空地之前一直闲置,今年尝试种了3棵葫芦树,没想到结了20多个葫芦,预计能赚400余元。”日前,在安徽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寺后村,村民管玉芬一边查看葫芦是否成熟,一边介绍说。

走进寺后村,每家每户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地块,种植品种不同、形态各异的葫芦。圆滚滚的葫芦挂在藤蔓上,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何村民都在家门口种葫芦?“这就不得不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埇桥葫芦烙画’传承人——董保安。”据村总支委员、监委会委员曹光远介绍,葫芦因谐音“福禄”备受消费者欢迎。董保安在葫芦上烙画,层次丰富、色彩艳丽,兼具观赏与收藏价值,市场需求量较大。葫芦成熟后,他根据品相回购,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随着葫芦烙画产业的蓬勃发展,葫芦需求量不断扩大,董保安将目光瞄准村里的闲置地块。于是,依托董保安的葫芦烙画产业,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寺后村积极引导群众主动利用空地种植葫芦,把庭院的“方寸地”打造成致富的“聚宝盆”,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还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实现乡村增“颜”、村民增收双获利。

“我自己种了9亩葫芦,有亚美、蚂蚁肚、长柄锤等多个品种,还成立了烙画团队,目前团队有十几名村民,人人可以实现月收入过万。”董保安说。

“葫芦是藤蔓植物,地面不需要多少空间,但增收不少。目前,寺后村有近300户参与葫芦种植。”曹光远表示,接下来,寺后村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努力打造成埇桥区葫芦文化发展基地。(赵鹏)

相关推荐
安徽宿州埇桥区:从“皖北车间”到“世界农田” 埇桥“灌溉卫士”力拓国际市场

宿州市埇桥区政府常态化走访外贸企业,鼓励老企业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指导新增实绩企业用足用好各项政策举措。

安徽宿州埇桥区曹村镇:文艺汇演倡新风 移风易俗润民心

近日,一场移风易俗主题文艺演出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小山口村文化广场精彩上演。

安徽宿州埇桥区:雕琢非遗之美 传递劳动精神

李正奎以泥为媒,以刀为笔,在方寸之间精雕细琢,勾勒出乡土中国的质朴温度与厚重深度,为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