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杨楼镇路套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2021年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在200亩低洼地里尝试性种植水稻,喜获丰收。如今水稻实现三连丰,产业兴旺,农民受益。
眼下,在杨楼镇路套村的农田里,一束束稻穗随风摇摆、稻香四溢,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金黄的稻谷堆成一座座小山,一派丰收的景象。可是就在几年前,路套村曾因于电力不足、水资源匮乏,粮食产量一直不高。“2021年路套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设法改变种植结构,积极探索,借助临近徐州市铜山区黄集镇的水资源,尝试在200亩低洼地种植水稻,当年就喜获丰收。”杨楼镇路套村党总支书记郭长峰介绍说,“从2021年、2022年至今,午季小麦收割后种下水稻,秋季收获,产量不错。今年水稻湿谷亩产高达850公斤,实现三连丰。”
水稻种植期间,水源的把控极为重要。若缺水,或断水过早,会影响籽粒灌浆,造成减产。只有干湿交替,才能提高千粒重。村“两委”经常向铜山区黄集镇学习水稻种植技术,严格控制供水量。杨楼镇路套村党党总支委员项宁介绍说:“在水稻生长期内,要根据不同阶段,控制土壤水分,例如在扬花期和灌浆期水分必须充足,其他阶段采取间歇灌溉、干湿交替的办法提高产量。”
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当地农技人员边学习边摸索,利用植保无人机飞防,达到有效防治。
路套村引来源头活水,变劣势为优势,利用低洼地种植水稻,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看着丰收的稻谷,杨楼镇路套村村民刘忠喜欣喜地说:“在我们这里种植水稻是新鲜事物,村党组织带领我们种水稻不仅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让我学会了水稻种植方法,选种插秧、稻田管理、收割出售一条龙管理服务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合作社分红让我们经济条件变好了,幸福指数提高了。”
从2021年试种水稻起,路套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便采用水稻、小麦轮作的方式,实现一块地一年两季丰收,既打响了“创新牌”又拿稳了“保底牌”,今年路套村集体经济超过了100万元。郭长峰说:“村集体经济提高了,村里就有钱为老百姓做更多的事,除了给村民分红外,我们正在统计和谋划今冬要为老百姓做的实事,把钱花到老百姓身上。”(李芳芳 程逸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