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宿州埇桥区:全面落实河湖长制 守护一方绿水青山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3-11-10 11:18:49

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河湖面貌焕然一新,河湖水质日益提升……为守护一方绿水青山,统筹推进河湖生态环境治理,安徽宿州埇桥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建立区、镇、村三级河湖长制工作体系,统筹做好水环境“治、建、管”各项措施,水生态修复效果明显,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11月8日,迎着清晨的阳光,在埇桥区沱河芦岭镇相王村段,廖恒华早早就来到沱河岸边,沿河岸线徒步巡视,看到垃圾杂物,顺手捡起拿在手里。像这样的巡河活动,廖恒华每周都会进行。

廖恒华是芦岭镇相王村的党总支书记、村长,也是村级河长,用他自己的话说,每周定期巡河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

“每周我都会到沱河、芦岭湖的生态廊道走一走、看一看,看到河岸边有些生活垃圾顺手就捡拾带走了。”廖恒华介绍,有时候看河道内有大型漂浮物水草之类的,就需要跟镇河长办报备,再派遣专门的清洁队来进行清理。

几年下来,河边的一草一木以及河道水质的点滴变化,他都了然于心,也带动着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到爱河、护河的队伍中。

芦岭镇沱南社区与相王村依水相依,沱河与芦岭湖同样是其辖区内的重要管护水域,芦岭湖更是当地的饮用水的水源地。闵庆龙是沱南社区的居民,对于这一片的水域水质变化也是非常关注,经常跟随志愿服务队参与河道清洁活动。

闵庆龙表示:“我们社区每个月都会组织两到三次的集中河道清理活动,我没事的时候也会积极参加志愿队伍,跟随专业的清洁队参加行动,为芦岭镇水资源的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如今的芦岭镇每一条河都有河长来管,每一处湖都有湖长来护,每一位河湖长都行走在治水、管水、护水的路上,全力做好河湖环境综合治理各项工作。

芦岭镇水利站站长魏佳升介绍:“实行河长制以来,全镇设立镇级河长14名,村级河长12名,护河员11名,每年镇村两级河长能巡河四百余次,全镇河湖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芦岭镇辖区内水域面积较大,沱河流经全镇8个村居,还有各塌陷区形成的水域,所以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意义重大。芦岭镇副镇长陈海楠表示:“下一步,芦岭镇将继续常态长效地落实好河长制度,贯彻落实河道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群众保护河道环境的意识,提高全镇的生态颜值,树立芦岭的美好面貌。”

据了解,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埇桥区在全区范围内,围绕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域岸线管护以及水污染防治等河湖长制工作任务,聚焦河湖生态,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目前,已完善了责任体系,强化了河湖系统治理,夯实了管护基础,形成了治水合力。

“全区设立区镇村三级河湖长708名,各级河湖长形成了协调有序、监管有力、责任明确、保障有力的治理机制。”区水利局河长办主任孙建华说道,目前,埇桥区逐步推行了“河湖长+警长”“河湖长+检察长”“民间河长”公益护河员、志愿服务队等多形式的护河、治河队伍,进一步促进全区河湖长制工作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状态,最终将逐步打造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河湖新面貌,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张士翔)

相关推荐
安徽宿州埇桥区:从“皖北车间”到“世界农田” 埇桥“灌溉卫士”力拓国际市场

宿州市埇桥区政府常态化走访外贸企业,鼓励老企业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指导新增实绩企业用足用好各项政策举措。

安徽宿州埇桥区曹村镇:文艺汇演倡新风 移风易俗润民心

近日,一场移风易俗主题文艺演出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小山口村文化广场精彩上演。

安徽宿州埇桥区:雕琢非遗之美 传递劳动精神

李正奎以泥为媒,以刀为笔,在方寸之间精雕细琢,勾勒出乡土中国的质朴温度与厚重深度,为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