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徽六安金安区牢固树立“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导向,结合区级实际,统筹协调、创新举措,以实际成效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紧盯一个底线防返贫。严格按省市工作要求,持续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加强重点人群监管,重点关注“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持续抓好排查预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做到动态清零。同时,建立“1+2+N”精准帮扶机制,即1户监测对象,落实2名帮扶联系人,一名村党组织书记常态化帮扶,一名领导加强帮扶,统筹各行业部门力量,落实N项针对性帮扶。
紧盯两个重点稳增收。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上,围绕金安脆桃、稻虾共养、皖西白鹅、湾区蔬菜四大主导产业,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全产业链谋划和支持具有金安特色的乡村特色主导产业项目。2023年衔接资金投入产业发展1.59亿元,产业占比达65.43%。同时,鼓励支持农村电商、庭院经济、乡村旅游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在稳岗就业上,加大摸排力度,严格落实稳岗就业过渡期内政策,鼓励支持各村面向脱贫人口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大支持力度,确保弱劳动能力群体就近就业。全区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务工就业3.68万人,发放外出务工交通补贴490.7万元;通过就业帮扶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吸纳脱贫人口(监测对象)2496人。
紧盯三个关键促衔接。在乡村发展上,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多元发展”思路,鼓励乡村两级立足实际,谋划产业项目,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变强,实现了68个出列村中40个达到了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在乡村建设行动上,聚焦“双基”建设,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推进农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巩固提升,农村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在乡村治理上,结合文明村镇建设,持续推动“积分制”工作,每个乡镇街选择一个村进行示范带动。持续开展“乡村名嘴说”系列活动以及“好婆婆”“好媳妇”“模范好人”等评选活动,努力弘扬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充分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以及中心村小广场、小展台等载体,组织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凝心聚力跟党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营造了浓厚氛围。(王付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