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怀远陈集镇:秸秆养牛让 “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3-11-22 15:51:06

眼下,安徽省怀远县陈集镇梨园村2000余亩“旱改水”水稻收割进入了尾声,往年,这片地种植玉米,玉米收割完镇村两级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玉米秸秆回收和禁烧工作,因为玉米秸秆只能用于电厂发电,回收成本高,卖不上价,给秸秆回收经纪人和当地政府都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如今该地块进行了“旱改水”后,秋季水稻作物秸秆成了“香饽饽”,变成喂牛、喂羊的好饲料,“生态包袱”转眼变成了“绿色财富”。

梨园村已经收割完的稻田里,七八台拾草打捆机在田间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隆声,田间散落的秸秆被迅速吸入。经过收拢、压实、打包,变成了一捆捆圆筒状的“秸秆包”散落在田间。

“这些秸秆都是好东西,我们自己养牛场有2000头澳大利亚引进的奶牛,一年要用大量秸秆饲料。把水稻秸秆利用到养牛上面,我们每年可以节约很多的饲料钱。”陈集镇鑫犇农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磊磊说。

陈磊磊在陈集镇经营着一家奶牛养殖场,以往冬季采购粗饲料,每吨价格就要350元。去年,陈集镇开始进行2000余亩旱改水项目后,陈磊磊承包了该项目区的土地,连续两年种植水稻,在水稻丰收的基础上,水稻秸秆也得到了最大化利用,2000吨水稻秸秆尽数被回收到该公司的秸秆收储中心用于喂养奶牛,节约饲料成本约65万元以上。

“这些秸秆经过粉碎、压块、打包等一系列工序,储存时间也长,牛吃了容易消化,生长也快,产的奶更加鲜美可口。”鑫犇农牧业有限公司经理季维民介绍。

“通过鼓励农户将秸秆进行氨化处理,做成牲畜饲料,用于喂牛喂羊,降低饲料成本;再将牲畜的粪污进行厌氧处理、堆积发酵,形成有机肥料用于还田,降低农田肥料的成本。”陈集镇畜牧站站长姚壮壮说。

从去年开始,陈集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通过宣传引导、机具补助、量化补贴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农业经营服务组织、种养大户、农机能手购置拾草打捆机、加装碎草机等,再通过“秸秆回收-生物饲料-沤肥还田”的养殖模式,让人们眼中的“废料”,变成牲畜的“口粮”,稻田秸秆也从“生态包袱”变成了“绿色财富”。(代巧玲)

相关推荐
安徽怀远白莲坡镇: 以工业思维重塑农业 打出乡村振兴“组合拳”

近两年来,白莲坡镇围绕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调结构、延链条、铸品牌,构建农业产业、质量、经营三大体系,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繁荣。

安徽怀远:糯米深加工 乡村振兴有奔头

在安徽蚌埠市怀远县万福镇镇南村,村民们如今靠着一碗“糯米饭”蹚出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安徽怀远:穿上“防晒衣” 石榴更优质

怀远是我国四大传统石榴产区之一,石榴栽培历史悠久。然而,传统主栽品种籽粒可食率不高、果实日灼严重、劳动用工成本攀升等问题,制约着石榴产业效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