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怀远陈集镇:秸秆养牛让 “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3-11-22 15:51:06

眼下,安徽省怀远县陈集镇梨园村2000余亩“旱改水”水稻收割进入了尾声,往年,这片地种植玉米,玉米收割完镇村两级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玉米秸秆回收和禁烧工作,因为玉米秸秆只能用于电厂发电,回收成本高,卖不上价,给秸秆回收经纪人和当地政府都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如今该地块进行了“旱改水”后,秋季水稻作物秸秆成了“香饽饽”,变成喂牛、喂羊的好饲料,“生态包袱”转眼变成了“绿色财富”。

梨园村已经收割完的稻田里,七八台拾草打捆机在田间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隆声,田间散落的秸秆被迅速吸入。经过收拢、压实、打包,变成了一捆捆圆筒状的“秸秆包”散落在田间。

“这些秸秆都是好东西,我们自己养牛场有2000头澳大利亚引进的奶牛,一年要用大量秸秆饲料。把水稻秸秆利用到养牛上面,我们每年可以节约很多的饲料钱。”陈集镇鑫犇农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磊磊说。

陈磊磊在陈集镇经营着一家奶牛养殖场,以往冬季采购粗饲料,每吨价格就要350元。去年,陈集镇开始进行2000余亩旱改水项目后,陈磊磊承包了该项目区的土地,连续两年种植水稻,在水稻丰收的基础上,水稻秸秆也得到了最大化利用,2000吨水稻秸秆尽数被回收到该公司的秸秆收储中心用于喂养奶牛,节约饲料成本约65万元以上。

“这些秸秆经过粉碎、压块、打包等一系列工序,储存时间也长,牛吃了容易消化,生长也快,产的奶更加鲜美可口。”鑫犇农牧业有限公司经理季维民介绍。

“通过鼓励农户将秸秆进行氨化处理,做成牲畜饲料,用于喂牛喂羊,降低饲料成本;再将牲畜的粪污进行厌氧处理、堆积发酵,形成有机肥料用于还田,降低农田肥料的成本。”陈集镇畜牧站站长姚壮壮说。

从去年开始,陈集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通过宣传引导、机具补助、量化补贴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农业经营服务组织、种养大户、农机能手购置拾草打捆机、加装碎草机等,再通过“秸秆回收-生物饲料-沤肥还田”的养殖模式,让人们眼中的“废料”,变成牲畜的“口粮”,稻田秸秆也从“生态包袱”变成了“绿色财富”。(代巧玲)

相关推荐
安徽怀远白莲坡镇:以文明之笔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近日,安徽蚌埠市怀远县白莲坡镇白莲坡村凭借其在乡村振兴与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显著成就,从全国众多村镇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安徽怀远:“乡村合伙人”以科技为犁逐梦田野

在安徽蚌埠怀远县河溜镇康郢村,一片郁郁葱葱的葛根田里,合作社负责人康炫弯腰拨开一片叶子,比划着葛藤下土堆隆起的高度,喜上眉梢。

安徽怀远:探索“共治共享”蹚出破解民生难题新机制

从“无人管”到“共治共享”,从“灰头土脸”到“明亮有序”,安徽怀远新怀家园小区的成功实践证明:破解民生难题,既需要群众参与,更需要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