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萧县:加强文化供给,擦亮文化品牌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3-12-26 21:25:01

2023年以来,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坚定文化自信,锐意改革进取,推动融合发展,以接地气、具活力、有温度的举措,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惠民,加强文化供给,擦亮文化品牌,文化事业发展呈现出整体推进的强劲势头,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文化条件。

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能。萧县持续推进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目前,全县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美术馆、2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及263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对外免费开放。截至11月底,全县各级各类公共文化场馆举办各类惠民活动1600余场,累计服务人次达60余万人。“送戏进万村”惠民利民。截至11月30日,全县23个乡镇263个村送戏263场,观看人数达5万人,提前完成全年“送戏进万村”任务。萧县文化和旅游局被市局推荐为2023“送戏进万村”工作“最佳组织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有力有效。2023年县文旅局组织县非遗保护中心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评估工作。建立健全四级非遗保护体系,截至11月30日,已新成立非遗传习基地2个,新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15人,开展国家级非遗渔鼓道情、省级非遗坠子、剪纸等非遗培训70期,培训人数700余人,举办展演展示活动2场,参与人数3000余人次。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文化云平台发布非遗视频和相关资讯60余条,发布视频时长180余分钟,浏览人数20万余人次。

文物保护利用成效明显。萧县统筹推进、强化落实,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让文物“亮”起来、“活”起来、“热”起来。截至11月30日,萧县已完成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省保单位《萧县文庙大成殿、戟殿修缮设计方案》批复通过,同时根据方案申请省级文保资金对萧县文庙进行修缮。实施消防和防雷工程,完善文物消防设施、设备的配置。充分利用文庙现有条件,展示画像石100余块,其中包括一级文物16块。完成市保单位圣泉寺的《萧县圣泉寺大殿修缮工程设计方案》。对市保单位梅村图书馆,成立专门管理机构,作为校史馆用实物和图板的形式进行展示并对外开放,发挥教育功能。

擦亮文化金色名片。萧县依托县域文化资源,强化文化交流互鉴,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擦亮“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名片,展现萧县深厚文化底蕴和良好形象。2023年7月,萧县推出“伏羊文化节”文旅融合大型活动,聚焦“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供给,精心推出伏羊之旅·大美萧县、水墨丹青·书画之乡、非遗文创·瑰丽传承、伏羊美食·美味萧县等10项系列活动,累计服务群众40余万人次,为广大群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同时实施“一图一册一线一声”宣传推介活动,绘制编印旅游地图、手册1万份,开通旅游线路2条,精选宣传点位50个,并依托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发布推出“一日游”精品线路、夜间文旅消费首批推荐线路等信息,不断提高萧县旅游的美誉度和影响力,“2023年萧县伏羊文化节”话题,网络平台播放量超625万人次。伏羊文化节期间,萧县累计接待游客150万人次,综合收入4.5亿元。2023年11月,萧县伏羊文化节荣获“中国节事卓越品牌”奖,入选首批100个“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李兰凯)

相关推荐
安徽萧县:点燃创新引擎 蓄势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今年以来,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引擎,厚植平台、赋能转型、汇聚人才、优化环境,推动经济质效稳步提升。

安徽萧县:以“新”提质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安徽宿州市萧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培育科技创新生态,强平台、促转型、汇人才、优服务,点燃创新引擎,向新而行、奋楫争先,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汉韵羊肉香 2025年萧县伏羊文化节启幕

7月20日晚,2025年萧县伏羊文化节在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水墨圣泉古镇主会场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