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绵延二十年的法中戏剧情缘——访法国戏剧导演索米耶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王晶晶 2024-01-22 14:33:11

新华社巴黎1月22日电(记者张百慧“中国传统戏剧是各种艺术的融合。我希望法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传统戏剧。”常年投身法中戏剧交流的法国戏剧导演帕特里克·索米耶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视频专访时说。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索米耶如今年逾古稀,他与中国戏曲的情缘始于二十年前:中法两国互办文化年之际,索米耶受邀与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简称“北戏”)合作,将京剧搬上法国舞台。那次经历让他“重新发现”了中国国粹,并从此坚定了一个信念——让中国戏曲在法国“深入人心”。

索米耶坦言,在2004年到北京同合作伙伴协商项目前,“我和很多欧洲人一样,对京剧的认知局限于华丽的服装、浓艳的妆容和高超的杂技”。

“但那一次,我立刻被这门艺术迷住了。”北戏课堂上的场景让索米耶大受震撼:学员年少学艺,苦练基本功;老师登台授课,为学员示范、对戏、打节拍;师生间围绕角色切磋琢磨、传承创新。

“在中国,传统戏剧是演员一生的艺术,演员就是戏剧的化身。”索米耶感叹道。这也是他第一次看到油彩和行头之下更具张力的表情和动作,第一次深入研读剧本中如古希腊悲剧荡气回肠的人物故事。

为向法国观众推广中国传统戏剧,索米耶为探索演出形式倾注心力。2005年,北戏表演团按照索米耶的提议,将京剧课堂搬上法国舞台:上半场,学员身着便装,素颜登台,还原练功房里的“唱念做打”基本功训练,老师上台用手打响板、口头伴奏取代音乐和鼓点;下半场,学员勾画好脸谱、披挂上行头,献上《霸王别姬》等原汁原味的折子戏。

这场融合了现代舞台艺术与传统戏剧艺术的演出累计迎来2万多名观众,围绕京剧上妆、身段等举办的主题工坊吸引了近7000名法国学生。

索米耶说,他希望让法国观众摆脱他们的“观光”视角,不要只是追求富有异国情调的新鲜感。他认为:“戏剧并非消费品,而是头脑与心灵的碰撞,是走近另一种文化和语言的途径。除了让人愉悦外,戏剧要引导观众努力理解陌生事物。”后来,索米耶与北戏再续前缘。2010年,双方创作的新版京剧《水浒》亮相法国,获得巨大反响。

几次改编经历让索米耶对中国传统戏剧愈加感兴趣,并赴中国多地考察。在福建泉州,索米耶与梨园戏“一见钟情”。2014年恰逢中法建交50周年,在索米耶的支持下,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表演团到巴黎演出,随后又赴欧洲多地巡演。2016年,退休的索米耶和另外几名法国导演将经典梨园戏《董生与李氏》《节妇吟》改编成法式话剧,并在泉州市演出,引起轰动。

今年,中法迎来建交60周年。在两国文化间“摆渡”了近二十年的索米耶认为,中国传统戏剧与法国戏剧之间的差异“是一种财富”,文化交流可以借助这些差异丰富人们的视角,进而让一个国家的形象更为饱满。他说,在当今世界,谁也无法忽视中国文化,而感知传统戏剧是走近中国文化的重要一步。

“唯有真诚,方能打动人心。”索米耶说,在2024中法文化旅游年到来之际,期待双方文艺界通过更多优质、诚意之作,敲开两国人民的心门。

相关推荐
中国艺术家在第235届法国艺术家沙龙展获奖

当地时间22日下午,第235届法国艺术家沙龙展颁奖仪式在巴黎第五区区政府举行,中国画家王盈荣获银奖,中国国家画院的林容生、邓柯荣获铜奖,赵培智、王辅民、郭子良和张蒙荣获提名奖。

通讯:酒香背后的转型与挑战——法国波尔多葡萄酒产区初探

4月的法国波尔多,晨雾中阳光轻柔地洒落在一望无际的葡萄园上。一年一度的波尔多葡萄酒产区期酒品鉴周如期举行。

“你好!中国”旅游推介活动暨《哪吒2》法国首映礼在巴黎举办

当地时间18日,“你好!中国”旅游推介活动暨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全法首映礼在巴黎地标性建筑大雷克斯影院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