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干活一天收入150元,比我们平时出去做小工的收入高,还能照顾家里。”刘套镇村民刘翠兰说。2023年以来,在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像刘翠兰这样通过以工代赈项目实现家门口就业的群众有530人,预计发放劳务报酬710万元。
以工代赈是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具有促进就业增收、提高劳动技能、推动工程建设等多重功效。萧县发展改革委始终高度重视以工代赈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决策部署,谋思路、建机制、重指导、抓项目,积极推动以工代赈政策落地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萧县发展改革委作为全县以工代赈项目主管部门,认真落实牵头抓总职责,指导以工代赈项目属地乡镇成立工作专班,压紧压实乡镇主体责任,推动全县以工代赈年度工作取得新突破。
强化知识培训。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先后印发了配套的《以工代赈政策文件汇编》《以工代赈政策操作手册》等解读文件,从政策内涵、实施领域、工作流程等方面对以工代赈工作进行详细解读,并组织召开以工代赈政策解读培训会,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保障群众权益。劳务报酬发放是保障务工群众收入的关键一环,是提高务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2023年全县已累计举办培训10余次,受益群众达620余人次,已累计发放劳务报酬257万元。
下一步,萧县发展改革委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工作部署,积极会同项目业主单位、有关部门等,围绕当地务工群众组织、劳动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等,对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加强监管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以有效促进项目所在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推动以工代赈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户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