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利辛:做好“牛”文章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4-01-25 15:24:24

“利辛县目前肉牛规模养殖场365家,肉牛饲养量12.5万余头,均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今年我们将继续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细化工作清单,推动现代肉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1月24日,安徽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省人大代表、利辛县委书记张吉明说。

推进“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2023年,安徽启动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今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把这项工作作为重点,提出深入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构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力争肉牛饲养量达200万头。

据张吉明介绍,2023年,亳州市利辛县把发展畜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充分发挥养殖传统、交通区位、秸秆资源等优势,下大力气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全力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重要的“粮袋子”“菜篮子”和“大厨房”。

下好先手棋,做优“牛规划”,利辛在全省率先出台《利辛县支持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十条政策》。组建“牛专班”,设立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的肉牛全产业链发展领导小组。完善“牛产业”,坚持全链条、全利用的肉牛资源开发,紧盯重点环节,推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攻坚“牛芯片”,扩大“牛规模”,提升“牛效益”,鼓励企业打造利辛肉牛品牌,大力推动利辛县预制菜产业园建设。

利辛县还强化“牛保障”,强化资金服务,保证土地供给,利用专业科技资源,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推动产业竞争力影响力双提升。

张吉明同时也指出,把发展畜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下大力气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全力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重要的“粮袋子”“菜篮子”和“大厨房”,利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表示,在调研中发现,与人们印象中的黄牛不同,皖北地区饲养的牛以西门塔尔等国外品种为主,以前随处可见的皖北黄牛不但数量陡然下降,牛源不足也已成为突出问题。

如何开展种质资源保护,提升本地黄牛竞争力?张吉明提出,应从摸清家底、借助先进技术、加大宣传力度、健全产业链、出台保护政策、继续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政府扶持和引导等方面开展工作。譬如对皖北黄牛头数和质量状况进行全面普查,把现有的品种进行登记、选择、整理、筛选,为黄牛育种和保种工作奠定基础,并逐步建立完善的种群谱系档案、皖北黄牛种公牛冻精保种基因库,同时借助先进技术,不断优化皖北黄牛的品种。

“多年来,皖北黄牛有了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但整体品牌效应尚不显著。应强化宣传力度,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建立健全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制定针对性的经营战略。同时以皖北黄牛为载体,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提升产品附加值。”张吉明说,应出台相关保护政策,为培育地方肉牛品牌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通过科技项目及政府补贴等方式,扩大总资金投入,以保障整体工作的顺利推进。(韩震震  王晓飞)

相关推荐
安徽利辛:“一块布”里大乾坤

2021年,利辛被评为安徽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2023年9月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评为“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县”。

安徽利辛县城北镇:“阳光玫瑰”种出乡村振兴“阳光路”

时值仲夏,走进安徽省利辛县城北镇陆桃园村陆玉洋葡萄种植园,郁郁葱葱的葡萄架上枝繁叶茂,一串串“阳光玫瑰”挂满枝头,一颗颗碧绿的葡萄像绿宝石一样,珠圆玉润、晶莹剔透,享受着阳光的沐浴,努力生长。

安徽亳州利辛孙集镇:做大“桃”产业 绘就乡村振兴“甜蜜”图景

近日,安徽亳州市利辛县孙集镇冯楼社区辰旭种植专业合作社1000多亩桃子迎来了硕果累累的丰收季,沉甸甸的油桃缀满枝头,空气中处处弥漫着阵阵桃香,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打包、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