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巴黎2月8日电(记者张百慧、徐永春、唐霁)1964年,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回首中法60年的关系史,人文交流在沟通民心方面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从率先互设文化中心、互办文化年,到开通中西方之间的第一条民航航线,中法两国在人文交流领域创造了多个“第一”,为此后多年的民间相知相亲打下基础。
多年来,面对风起云涌的国际形势,中法关系一直保持蓬勃生机。究其原因,东西方两个独立大国在交往中不断加深互信互鉴,为双边关系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民意基础,并为中法多领域合作打开了广阔空间。
润物无声文化活动增进民间相互认知
进入21世纪以来,中法两国以互设文化中心为标志,文化交流日益加深。2002年落成的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中国在欧洲设立的第一个文化中心,为当地民众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人民、今日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成立以来,中心不间断举办演出、展览、讲座、电影放映等各类文化活动,并开展汉语、音乐、书法、绘画、茶艺及中医养生等教学与培训活动,在法国民间发展了众多中国文化的“铁粉”。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心共举办各类线下文化活动约170项,直接受众人数达1.6万余人次;线上活动29项,社交媒体关注量3.6万余人;中心开设汉语、中国器乐等文化课程培训班级99个,全年稳定注册学员约750名。
中心能够在奉行“文化例外”的法国扎根立足绝非易事,其成功因素可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长期用心培育文化品牌。中心与法国文化机构合作,连续多年举办“法国中国电影节”“巴黎中国传统戏曲节”“巴黎中国曲艺节”“文学沙龙”等品牌活动,用耐心与诚意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并“走进去”。
其次,活动与授课与时俱进。2022年,中心瞄准了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新项目霹雳舞,举办“舞在巴黎——中法霹雳舞表演交流会”,邀请中法运动员同场竞技,并介绍霹雳舞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吸引了大量法国年轻人参与。另外,中心的课程创新同样可圈可点。例如,在话剧班上,学生以中国古代经典故事或中国当代社会现象为基础,创作新的剧本并演出。近几年,话剧班先后围绕中国年轻人的婚恋压力创作了滑稽剧《雇佣未婚夫》、以嫦娥奔月的故事为基础讲述从古至今的中国“飞天梦”、将《西游记》中的女儿国故事与当代女性独立话题相结合等。学员奥萝尔·法布雷-朗德里对记者表示,这对她了解中国历史、认识中国社会很有帮助,融入个人思考的改编使她更有创作热情。
第三,用高质量的讲座论坛多维度介绍全面立体的中国。中心定期举办主题多样的研讨会,邀请中法各界名人、专家学者与法国民众面对面地交流、探讨。例如,《走向高品质的城市:中国城市更新的努力》讲座邀请了中国建筑师讲述中国城市更新案例;法国汉学家雷米·马修以新的视角讲解《诗经》;多次将中国戏曲搬上欧洲舞台的法国戏剧导演帕特里克·索米耶现身说法,讲述他眼中的中国戏曲魅力。这些讲座与研讨会现场往往座无虚席。
历史悠久青年交往编织两国友谊纽带
两国青年之间的交往,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从1919年开始,一批批年轻的中国学子漂洋过海来到法国,在巴黎、蒙塔日、里昂等多座城市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探寻民族救亡图存之路。他们中有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陈毅等革命先辈,也涌现出许多中国现代教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奠基人,这些早期留法学人是中法友好的第一批使者。
随着中法建交60周年和中法文化旅游年的到来,法国对中国留学生的吸引力日渐提升。据了解,目前中国在法留学人员超过4万人。2023年,法国共计向中国8000余人发放留学签证。日前,全法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主席张乙江在一场学联活动上表示,留法青年作为具像化的“民间使者”,当扛起“助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大旗,为促进中法人文交流注入新的活力。
中法教育合作是青年交往的重要途径。多年来,两国在合作办学方面硕果累累:北京化工大学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其中,尤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法国医学院的合作堪称佳话。自1903年上海交通大学院医学院前身——震旦大学医学院成立至今,双方有着超过一个世纪的合作历程。如今,上海最负盛名的医院里有许多负责人和医生与法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曾在法国学习深造,或者曾受益于法国学者授课,形成了上海医学圈里的所谓“法语俱乐部”。自2007年起担任中法联合医学院法方副院长的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马克·德尔佩什对记者表示,医学和医生超越国界,都是为了人类的福祉。因此,中法医学交流传统值得珍视和传承。
其他领域的青年交流同样步履不停。2009年在北京成立的非营利机构“艺术8”协会致力于为法中文艺界牵线搭桥。除举办展览、讲座、文化论坛等活动外,每年还邀请获奖的中法青年艺术家前往对方国家进行交流,从彼此的文化中汲取灵感、感悟对方的生活艺术。
该协会的创立者法国女作家克里斯蒂娜·卡约尔(中文名:佳玥)曾被法国政府授予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表彰她为法中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外交关系如同房顶,起到保护作用,而房子里面是人与人的交流,“他们是艺术家、企业家、大学生……正是这些人际关系让两国之间产生真正的联系”。青年交往的意义便在于彼此之间建立友谊,并与彼此的文明建立友谊。
开拓创新人文交流成为多领域合作的源头活水
人文交流是增进中法民间彼此认知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其他领域创新合作开辟了广阔空间。2024年恰逢中法建交六十周年和中法文旅年,中法关系迎来新的重要发展机遇。法国因此成为一些中国企业拓展对外合作的“桥头堡”。
“山海有灵”法国豫园灯会被列为2024年中法精品人文交流活动之一,从2023年12月15日至2024年2月25日“落户”巴黎风情园。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豫园灯会的首次“出海”之旅。复星国际执行董事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豫园股份董事徐晓亮表示,极具观赏性的豫园灯会是助力中国文化出海、全球文明交流的理想载体,而蕴含东方美学的文化秀场也有望成为推动中法企业合作的绝佳平台。
中法两国企业通过豫园灯会结为“利益共同体”,致力于实现双赢。灯会举办地巴黎风情园由法国路易威登集团管理,该园园长、路易威登集团秘书长马克-安托万·雅梅1月3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过去1个多月时间里,豫园灯会让巴黎风情园的游客接待量增至同期正常水平的三倍,人气显著提升。对于中方企业而言,在“时尚之都”巴黎举办东方美学的灯会,一方面可为国际时尚品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提供契机;另一方面有望拓展与它们的合作——豫园股份希望以此次豫园灯会为契机,吸引法国时尚大牌加入上海市正在建设当中的大型文化商业生活街区“大豫园片区”。
2023年秋天,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首届“中法时装周”。不少设计师或采用来自中国的天然材质面料,或结合中国传统手工艺、设计与剪裁,或将传统理念、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尚设计相结合,吸引了众多中外时尚界人士及公众前来“打卡”。这次活动让法国观众欣赏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时尚精神有机融合的艺术佳作,也为两国文化和创意产业开辟新的空间,有望孵化更多文化合作务实成果。不少法国设计公司和设计师认为,中国服装产业生产加工能力在世界具有领先地位,服装产品兼具设计感与性价比,法中时尚产业合作空间巨大。
法国中国问题专家、作家莱娅•贝西认为,中法合作领域极为广泛、势头强劲。疫情过后,中法两国文化、教育、艺术领域的交流恢复至昔日火热,在加深彼此相互理解与尊重之余,也必将为两国合作注入活力。2024年中法两国迎来建交六十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预计将把中法人文交流推向新的高度,有望为中欧乃至全球文明交流发挥积极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