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合肥高新区多措并举创建国家级碳达峰试点园区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4-03-15 15:46:34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统筹推动产业低碳高端发展、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土地节约集约,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双提升”。2023年11月成功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批碳达峰试点建设园区名单。

为推动工业企业主动落实节能降碳主体责任,合肥高新区试点实施工业企业碳积分制度。试点实施的碳积分,类似于碳交易市场的二氧化碳排放配额,企业碳排放超额的部分可以通过购买碳积分消除,企业碳排放盈余的部分可以出售获利。其本质是运用市场化的手段,谋求用最低的成本实现整体层面的节能降碳。

为促进产业结构实现绿色高端发展,合肥高新区坚持以“高质量、高科技、高效益、低污染、生态化”为导向,着力抓好新增企业准入、存量企业转型和战新产业布局。园区传统家电等产业比重由49.9%下降至16.7%,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由28.3%提升至57%,高技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75%。

能源供给和消费使用越来越清洁和高效。以节能“双控”为主线,从发展新型清洁能源、加强全域能源管理和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三个方面发力,推动能源体系优化升级。2022年,合肥高新区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合计并网达到总装机容量212.4MW,总发电量达2.157亿千瓦时。园区万元GDP能耗0.12吨标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

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撑。高新区园区已集聚新能源、节能环保企业500余家,2022年产值突破1450亿元,为推动园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产业基础支撑。阳光电源公司获评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年生产清洁电力4711亿度,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3.8亿吨,先进的光伏储能等技术为园区清洁能源供给提供了积极支撑。

打造零碳产业园、零碳工厂(零碳车间)。阳光产业园是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和储能设备生产基地。园区主要从清洁能源替代、高效用能、智能碳管理三大方面,进行零碳园区建设。“阳光产业园零碳工厂”案例入围了 “安徽省十大低碳应用示范场景”。高新区还以生态优先理念建设“无废园区”,投资2.8亿元建设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已达90%,实现垃圾变废为宝。

目前,合肥高新区碳达峰试点正按照“三个目标、五大任务、三大支撑,四大保障”的“3534”工作路径推进。“三个目标”是指通过国家级碳达峰试点园区建设,实现“两升、两降、两促进”的总体目标。“五大任务”是指能源低碳转型、产业绿色发展、基础设施提升、资源循环利用、减污降碳协同五大建设任务。“三大支撑”是指推进绿色科技创新应用、健全双碳政策制度、开展全民低碳行动。“四大保障”则为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监督考核、完善资金支持、加大宣传引导。

面对未来的工作目标,合肥高新区将其分为2025年和2030年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高新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态工业体系将于2025年初步形成,碳管理体系综合服务平台基本完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碳排放明显下降。第二阶段至2030年,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产业结构绿色低碳高端化、能源利用清洁高效化、土地节约集约化、城市空间治理低碳化水平显著提高,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代思璇)

相关推荐
合肥高新区:“三举措”提升青年党员成才培养质效

合肥高新区开展“一线式”体悟实训三方面突出抓好青年党员的学习教育和成长培养,推动青年党员教育管理提质增效。

开启科技与未来的探索之旅 2025合肥高新区科普研学游启航

4月11日,“智慧之光·科创未来”2025合肥高新区科普研学游启动仪式在中安创谷科技园全球路演中心举行。

合肥高新区市政排水管网综合整治工程(二期)项目正式开工

合肥高新区市政排水管网综合整治工程(二期)以水环境综合治理为核心,聚焦打通城市“地下动脉”,着力构建“雨污分流、转输高效、韧性可靠”的现代化排水体系,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