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推动“秸秆变菇” 安徽利辛用“小蘑菇”衔接“大振兴”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4-03-19 10:40:00

近年来,安徽亳州市利辛县坚持把食用菌产业研发端、生产端、加工端、销售端、消费端和农民增收串联起来,建设永兴、汝集、巩店等乡镇食用菌产业示范区,联结食用菌种植户、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和上下游企业,完善项目联农带农益农机制,逐步形成互利共赢的“一体四联”新模式,继“秸秆变肉”“秸秆变电”之后,在“秸秆变菇”中做足文章。

联农带农,谱写农户就业增收曲

“现在蘑菇进入采摘期,生长特别快,每天都要采摘。”在巩店镇天逸家庭农场食用菌种植基地务工的魏硕村村民魏守玉笑着说,他家就住在基地附近,每月收入近3000元,又能上班还能照顾家,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巩店镇天逸家庭农场现有60余个大棚,占地近130亩,200平方米冷库1个、600平方米无公害菌棒生产厂房1个,平均每天产平菇9000斤,年产量达5000余吨,基地内的鲜菇种植、采摘、削菇、分装等环节为未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和弱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累计带动100余名劳力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2.2万元。

食用菌在种植、采摘、削菇、分装等环节为留守人员和弱劳力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全县食用菌产业累计带动10000余人就近就业增收,打通产业增收“最后一公里”。

联社带社,谱写合作社提档升级曲

前些年,食用菌种植分散,出现了人工成本高、技术含量低、土地资源浪费、生产效率低下、品质不佳等现象,加上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服务不到位,品种单一等问题,产业发展难以上台阶。“自从示范区食用菌产业园投入使用,种植户纷纷入驻,因为量大质量高,外商争着前来收购双孢菇。”利辛县永兴镇优野菌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鹏程说,现在产业园内不仅有标准化、智能化大棚,还建有菌种培育生产、接种养菌、冷藏保鲜、分拣加工、仓储等厂房,能实现菌种菌包生产、装袋、上架、灭菌、接种、养菌、出菇完全标准化、智能化生产,他们还经常在一起分享交流种植经验,产品质量深受青睐。

像永兴镇这样建设示范区吸引种植户进驻产业园抱团发展的还有汝集镇,该镇中华村示范区内累计带动近20个产业种植合作社发展食用菌种植。示范区的投入使用实现了生产要素改进、结构改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提高、产业链升级,为种植合作社提档升级带来了绝佳发展机遇。

联村带村,谱写壮大集体经济强村曲

“自从农业产业园规划在友谊社区内建设,我们就积极争取资金资源,不但可以利用土地、资金等入股,而且我们本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都可以去园区务工,既增加了我们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又让村民就近就业增收。”新张集乡友谊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学彪介绍,他们还申请了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新建了大棚,再进行出租,帮助村集体增收26万元。

示范区采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企共建等方式,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将其产生的效益与示范区内的村集体经济联结起来,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

联企带企,谱写上下游企业落地发展曲

“食用菌产业园建成后,为我们本地小企业提供发酵基料,不但节省我们的成本,而且发酵的时间也大大缩短了。用产业园提供的基料生产出来的产品,比用我们自己发酵出来的基料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产量更高、品质更好。”展沟镇张圩村羊肚菌种植基地负责人钱振高说,“厂方技术员还无偿为我们本地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该县示范区的“一体四联”联农带农新模式即“建园区、引龙头、育产业、补链条、促集群”的思路,通过引进食用菌龙头企业,培育扶持本土大型企业,推广使用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设备,补足食用菌深加工、仓储、销售、运输等链条,促进了示范区内的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将种植户、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和上下游企业利益捆绑,提高了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积极性。2024年,全县食用菌种植面积达2500亩,年产量2000万斤,产值超1亿元。(韩璞)

相关推荐
安徽利辛:推动“秸秆变菇” 讲好利辛“菇”事

近年来,安徽亳州市利辛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利用丰富的小麦和玉米秸秆,推动“秸秆变菇”,打造食用菌品牌,“小蘑菇”打造了“大产业”。

安徽利辛阚疃镇:党建引领肉牛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安徽亳州利辛县阚疃镇党委紧紧围绕县委“种好粮、养好牛、做好菜”产业发展思路,坚持以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核心作用,全力推动党建工作与肉牛产业链发展互促共建、融合发展,努力开辟“徽牛第一镇”乡村振兴新赛道。

安徽利辛阚疃镇:“三链”发力 聚力打造“徽牛第一镇”

2024年,阚疃镇将以打造“徽牛第一镇”为契机,做好现代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实现肉牛“产业链”、和美“生态链”、精品“旅游链”互融互促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