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东至:一稻收两季 泥里再生“金”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4-04-18 19:56:37

“哒哒哒……”4月16日,在安徽池州市东至县胜利镇姜东村高标准农田里,数台插秧机正轰鸣着来回穿梭,掀起浓浓的泥土气息,一株株葱翠的早稻秧苗从秧盘上快速滑落,整整齐齐地“跳”进水田,身着绿“妆”的水田焕发起勃勃生机。

春日胜黄金,耕管正当时。连日来,该县各乡镇紧锣密鼓地忙着早稻秧的起苗、运苗、插秧。广袤田野里,旋耕机、插秧机、植保机等机械轰鸣,奏响了一首首乡村振兴“春耕生产奋进曲”。

“这几天雨水多,田里积水要及时排掉,防止秧苗飘起来。秧苗扎根后,要保持浅水状态,可以减少杂草的危害……”胜利镇农技站站长程世兴一边查看秧苗栽插情况,一边指导大户周志升后期田管要点。

据悉,当前栽插的早稻在8月中旬收割后,经适当栽培管理,可让稻桩上存活的腋芽萌发并抽穗,结出“再生稻”。因再生稻省去了耕地、播种、插秧等环节,具有省种省工、生育期短、生产成本低等优势,从而实现亩均增产30%—50%。

“这1000多亩田管理好得话,头茬能亩产650多公斤,二茬亩产300多公斤,一亩田能多赚500多元。”周志升笑着说,“从育秧到栽插、飞防、收割等环节都由社会化农事服务中心全程机械化管理,省心省力又高效。政府惠农政策也多,光粮补每亩就有40多元,科技特派员也经常来指导,我对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今年“安徽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再生稻”。作为全省农业大县,东至县坚决扛稳粮食主产区责任,着力“提单产、稳面积、减损耗”,鼓励、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2024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约57万亩,其中再生稻有望超过7万亩。

“全镇因地制宜推广再生稻3万亩,主要以工厂化育秧、传统人工育秧以及直播方式于4月10日开始栽种,目前机插秧近3000亩。科技特派员包村分片,每天深入田间地头指导,为粮食丰产保驾护航。”程世兴说。

“再生稻具有‘一种两收三高五省’的优点,是稳粮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模式。”东至县农业农村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胡佳贵说,今年该县在龙泉镇和胜利镇两个粮食主产区分别建设100亩再生稻示范片,组织专家指导组对广大种植户采取“会议授课+现场观摩”模式,强化再生稻生产培训和技术服务,“重点推进优选良种、适期播种、催芽肥施用、机械化育插秧、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落实,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全年粮食生产打下扎实基础。”(丁满莲)

相关推荐
安徽东至:小茶叶推动大产业

近年来,安徽池州东至县源口村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茶产业从备地种植、苗期管护,到采摘、加工、销售的“一条龙”发展。茶叶,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安徽东至:与三条岭梨花相约在最美的春天

3月下旬,安徽池州市东至县尧渡镇三条岭就成了梨花的海洋,梨花尽数绽放,成团成簇的梨花挤满枝头,宛如白浪起伏,漫卷轻飘。

安徽东至:“徽菇”之乡丰收忙

近日,在安徽池州市东至县,尧乡大地随处可见繁忙的采收、晾晒、烘干的丰收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