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波青年期待中国-中东欧科教合作迈上新台阶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王晶晶 2024-05-11 17:06:05

新华丝路萨拉热窝5月11日电(殷晓圣、李若佳)“中国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发展又是如此迅速,我怎么会对学习中文不感兴趣呢?”当被问及学习中文的理由时,萨拉热窝大学哲学院的学生科瓦奇笑着说。

近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来到萨拉热窝,与萨拉热窝大学、萨大孔子学院师生就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波文明互鉴等主题深入交流,在西巴尔干地区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移动课堂”。

萨大孔院波方院长米洛斯拉夫·日瓦诺维奇表示,随着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经济往来的深入,中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文化可见性和影响力日益提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波黑人来到孔子学院学习中国文化。除了汉语课程,学员们还可以在这里学习画国画、太极、针灸等传统中国技艺。

“许多波黑民众都知道,中国公司帮助我们重建了铁路基础设施。通过这些合作项目,我们感受到了中方的真诚与友善,我相信这些项目是未来中波合作的坚实基础。”米洛斯拉夫说。

“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间的合作应当继续推进。”萨拉热窝大学副校长那卡斯教授同样对中波合作,特别是中波教育合作充满期待,“通过与中国的合作,波黑能够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教育和现代科技水平,也能够学习中国国内团结的经验。”

在共建“一带一路”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近年来中国赴波旅游人数增长,两国交流互访频繁,中波人文交流正迈上新台阶。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莉指出,人文交流是增进相互了解、建立互信、改善双边关系的有效途径。大学、智库互访是立体的外交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青年提供了认识世界文化多样性,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内涵的平台。

“来到这里后,我发现波黑青年和我们同样满怀热情与理想,波黑人民对团结、和平、发展的追求和我们也是相似的。”陶天野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一学生,与当地青年面对面的交流使她对波黑的历史文化、社会动态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们不仅收获了真挚的友谊,也积蓄了共同迈向未来的信心。”

“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波黑学生能够赴华交流。不仅波黑,中东欧国家的大学也将从与中国的科学教育合作中受益。”那卡斯对中波青年更广泛的交流充满期待。

相关推荐
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在萨格勒布举行

第十一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10月21日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举行。

通讯|从《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到《花好月圆》——中国和波黑音乐家共庆建交30周年

中国驻波黑使馆日前在萨拉热窝市政厅举办专场音乐会,庆祝中波建交30周年。中国电影交响乐团室内乐团与波黑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梅利卡·哈季奇同台演出。中国艺术家表演了《良宵》《四季》《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主题曲等中国、波黑和西方经典曲目,并携手波黑艺术家共同演奏了多首中外名曲。

向上的力量指向何方

8月20日,在昆明理工大学举行的“向上的力量·我说一家亲”故事分享会上,掌声与笑声不断响起。来自泰国皇太后大学、宋卡王子大学、玛希隆大学,以及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55名“中泰青年大使营”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和与美”展开了一场真诚而温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