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巴黎6月12日电(记者张百慧)当地时间11日下午,“简素为绚:中国八至十八世纪一道釉”瓷器展在位于法国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揭幕。该展览通过来自中国香港收藏家、竹月堂主人简永桢以及吉美博物馆收藏的约250件精品,回顾中国瓷器及其釉色的悠久历史,展现数百年来中国人在制瓷方面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
这是6月11日拍摄的“简素为绚:中国八至十八世纪一道釉”瓷器展现场。(张百慧 摄)
单色釉是指呈现出单一色泽的瓷器。展览现场,白釉、青釉、绿釉、蓝釉、黑釉与茄皮紫釉、红釉、黄釉、褐釉等瓷器按照颜色分门别类地陈列馆中,每组展品附有对于釉色形成原理、制作工艺、文化象征、使用场景的文字介绍,并配有与该釉色瓷器相关的诗文或画作。展厅内采用白光照明,以突出中国单色釉的纯正优雅。此外,现场还展出了来自雷恩美术馆的一件长达7米的18世纪画册,呈现中国瓷都景德镇作坊的瓷器生产过程。
吉美博物馆馆长扬尼克·林茨表示,单色釉瓷器是中国制瓷工坊完美技艺的体现,其制作既要求材料的纯净,又要求对烧制技术的绝对掌握。尽管能够承受高温烧制的颜料种类有限,但中国工匠不断尝试开发新的颜色。
这是6月11日拍摄的“简素为绚:中国八至十八世纪一道釉”瓷器展现场。(张百慧 摄)
该展览联合策展人、吉美博物馆中国陶瓷馆藏研究员克莱尔·德莱里(Claire Délery)说:“几百年前,中国瓷器和制瓷技艺传入欧洲时,就曾对法国人的艺术及工艺品创作产生影响。今天,希望来此看展的法国艺术家和设计师们能够从中式美学中获得新的灵感。”
当天,受邀观展的美国人戴维在参观过程中不停做着笔记。他告诉记者:“今天,我发现了每种釉色背后的象征意义。中国单色釉瓷器外表简约,文化内涵却不简单。”
这是6月11日拍摄的“简素为绚:中国八至十八世纪一道釉”瓷器展现场。(张百慧 摄)
本次展览是2024“吉美中国年”的一部分。作为欧洲最大的亚洲艺术博物馆之一,吉美博物馆计划在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举办贯穿一年的中国相关文化活动。本次展览于2024年6月12日至9月16日对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