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黄汉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来源:新华财经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4-08-26 09:22:13

8月24日下午,2024太阳岛企业家年会主论坛在哈尔滨举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致辞时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b4d281ecf848484581bf8684d06ec14c.jpeg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致辞

黄汉权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质”和“量”的辩证统一,既包括质的有效提升,也要求量的合理增长。从量的增长看,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有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即我国人均GDP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根据我们的测算,实现这一目标2021年到2035年我国的GDP年均增速要达到4.7%以上。根据经济学理论,经济增长由劳动力、资本、全要素生产力推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中国人口总量减少和老龄化加深,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将持续下降,同时伴随人口结构变化、社会保障水平提升以及经济结构转型、储蓄力和投资力将出现下降,加上传统投资空间收窄,收益下降等问题,稳投资难度加大,进而影响资本积累形成。这就意味着劳动力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减弱,只有提高全要素生产力,才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对如何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和形成逻辑,黄汉权做了这样的分享:新质生产力就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创新、质优、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三个关键词;要素新组合、技术新突破、产业新业态、新型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四新”特征。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在哪里?黄汉权从三个方面作了阐述:因地制宜,“地”指地域,各个地方要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选择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攻方向、实现路径以及主要发力点;因技制宜,“技”是技术,每个领域的技术创新有不同技术路线,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根据不同技术路线的特点、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使不同的技术路线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并行发展;因业制宜,“业”是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统筹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有序布局。

 

相关推荐
“助力香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专访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陈祖恒

陈祖恒表示,香港要善用国际化和“超级增值人”优势,吸引更多内地企业落户香港,联合内企“并船出海”,在全球南方布局产业链和供应链,发展新兴市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划重点!2025年我国数据领域明确重点任务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全国数据工作会议日前在京召开。2025年数据工作聚焦哪些方面发力?这次会议划出重点。

中车研究院副院长赵明元:坚持科技引领与产业升级相结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多央企动能

12月25日至26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会议指出,2024年,中央企业运行顶住压力、稳中有进,有力发挥了国民经济稳定器、压舱石作用,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贡献更加突出,推进新型工业化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