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肯尼亚杂技演员与中国的40余载情缘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王思阳 2024-08-26 17:23:14

新华社石家庄8月26日电(记者白林、张粲)在享誉世界的杂技之乡河北省吴桥县,53岁的肯尼亚人马蒂亚斯·卡维塔正在协助中国教练帮助非洲学员练习杂技。这是卡维塔第二次来中国。41年前他曾来华学习杂技。

1983年,在中国政府的资助下,24名肯尼亚学员来到广州杂技团学习两年杂技,卡维塔便是其中之一。完成学业后,他回到了肯尼亚,先是被一家私营公司聘为杂技教练,后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创办了自己的杂技工作坊,并延续至今。目前已有1000多人从他的培训中受益。

“40多年来,我一直非常想念中国。能够再次获得中国政府资助,来到吴桥学习杂技,我感到非常兴奋。”卡维塔说。

卡维塔还向记者展示了他这次随身带来的“宝贝”——广州杂技团颁发的结业证书,他第一次来中国的签证,以及之前在中国学习时拍的集体合影等。这些“宝贝”见证了他与中国41年的情缘。

a613355085594f76b9bebf45748621a2.JPEG

8月14日,卡维塔向记者展示他在广州杂技团学习的结业证书。新华社记者 白林 摄

目前,卡维塔正在与来自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塞拉利昂和厄立特里亚四个非洲国家的22名杂技学习者一起,参加由中国政府资助的为期两个月的杂技学习项目。这次来中国,卡维塔更多是协助中国老师帮助非洲学员学习杂技。

记者在训练现场看到,卡维塔一会儿带领厄立特里亚的学员练习踢腿,一会儿帮助肯尼亚学员学习高椅倒立,忙得不亦乐乎。因为卡维塔会讲中文,他在课堂上成为非洲学员与中国教练之间交流的纽带。

6ba40fe7068d45e188642eb9d5b28d9d.JPEG

8月14日,卡维塔(右一)带领厄立特里亚的学员练习踢腿。新华社记者 白林 摄

26岁的埃里克·基穆尤是卡维塔的学生之一,这次也一起来华参加杂技培训。“杂技让我学会了自律,并交到了更多朋友。”他说,“与朋友一起练习杂技,从朋友那里获得更多的想法,将来可能会对我有所帮助。”

76d74e8748154bf7bc05c5e8d5223e76.JPEG

8月14日,埃里克·基穆尤在练习晃板弹碗。新华社记者 白林 摄

25岁的尤达·帕特里克是卡维塔的另一位学生,他兴奋地向记者展示近期在中国学到的新技能。“在非洲,我们一般只训练身体的平衡。但在中国训练后,我有了更多想法、更多经验。我很高兴、很感激能来到中国。”他说,“当我学到更多技能后,我就能在国外找到演出机会。”

7a460e9b59624a53b5a4d1a2861efafa.JPEG

8月14日,尤达·帕特里克(中)在中国教练和卡维塔的指导帮助下学习高椅倒立。新华社记者 白林 摄

吴桥杂技距今已有2800多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02年以来,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开始承担我国杂技类援外项目,先后有近700名外国留学生在此学习,其中包括400多名非洲学员。

从卡维塔到其他非洲年轻人,中国杂技在非洲不断传承,他们也成为中非文化交流的民间使者。

“当我41年后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我真的感觉自己回到了家。”说起与中国的情谊,卡维塔总是有些激动,他希望这份情谊能够代代相传。

基穆尤也表达了他对中国人的喜爱之情。“这里的人很友好,很包容。即使他们不认识你,也会以一种平和、有爱的方式招待你。”他说。

对于即将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卡维塔表示他正密切关注,希望峰会能取得更丰硕的成果,让更多人受益。卡维塔说,他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受益匪浅。“我希望这个杂技项目能够继续下去,因为它已经改变了我们国家很多人的生活,我希望中非关系能越来越好。”

相关推荐
中企高质量推进肯尼亚穆瓦驰多用途大坝项目

肯尼亚穆瓦驰多用途大坝项目位于肯尼亚蒙巴萨港口以西22千米的穆瓦驰河上,由中国电建下属的中国水电十五局国际工程公司承建。

肯尼亚:多样化旅游资源持续吸引中国游客

旅游业作为肯尼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近年来呈现强劲复苏态势。2024年,得益于电子签证改革、数字游民签证推广及生态旅游发展等创新举措,肯尼亚接待国际游客达240万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增长近20%,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推介会在肯尼亚举行

中肯经贸交流会暨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推介会24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多名肯尼亚政府官员和商界代表出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