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通讯|一渠清水润民心——探访中企承建的斯里兰卡水渠项目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唐云 2024-08-28 16:22:54

a1c700371b4a45af968b9b8fd70eea66.PNG

这是8月9日拍摄的17公里水渠一角。新华社记者 伍岳 摄

新华社科伦坡8月27日电 通讯|一渠清水润民心——探访中企承建的斯里兰卡水渠项目

新华社记者陈冬书 伍岳

8月,正午的烈日炙烤着大地,斯里兰卡中部地区加莱韦勒镇丰盈的河水已缩成几个小浅滩,数十只白鹭在水洼里徘徊。

然而就在不远处,汩汩清水正沿着4米多宽、2米多深的明渠流入农田进行灌溉。

3776050cad5f4609978c1b78c8ed4584.PNG

这是8月9日拍摄的17公里水渠。新华社记者 陈冬书 摄

为解决部分地区旱季严重缺水问题,斯里兰卡政府制订了马哈韦利水安全投资计划,希望将斯里兰卡西南部丰富的水资源引入相对缺水的中部、北部和东部地区,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斯里兰卡中部17公里水渠项目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年5月,这个项目主体完工,水渠覆盖加莱韦勒镇周边的10个村庄,可灌溉农田近400公顷。

14f9211afe774defaa25efccadc52f02.PNG

这是8月9日拍摄的当地旱季干涸的河床。新华社记者 伍岳 摄

“以往一到旱季,我们只能靠深井水灌溉田地。现在有了中国修建的水渠,水稻有望从每年一季变成两季,还能再多种一季蔬菜,生活更有盼头了!”年近六旬的加莱韦勒镇阿卢特韦沃村村民库拉塞卡拉说。

修水渠并非“水到渠成”。自2018年年底开工以来,项目经历了众多挑战。项目经理郭秉奎回忆,由于斯里兰卡政府规划的水渠主线穿越居民区,基础设施众多,施工过程面临重重困难。

f9b225dd1a9d4ee4b9e3d9fcf137ae4d.PNG

这是8月9日拍摄的当地旱季干涸的河床。新华社记者 陈冬书 摄

郭秉奎说:“有一段水渠临近学校,我们只能找时间施工,并最大程度减轻振动,降低噪音,在不打扰学校正常教学的情况下修完这段水渠。”

44d855887f72465f8a7c3f9bb49f7f5d.PNG

这是8月9日在斯里兰卡加莱韦勒拍摄的未被修缮的水渠。新华社记者 陈冬书 摄

中国建筑斯里兰卡分公司负责人刘兵全介绍,这个项目一直将工程建设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为当地提供了600余个就业岗位,并实施“鲁班工匠计划”,为当地培训技术工人80余名。

中方的真诚和尊重换来了当地民众的信任。“中国朋友施工完成后,都会把道路复原并绿化,或为村庄进行其他修缮,造福村民,所以我愿尽我所能,带动周边村镇村民,为中国朋友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持和配合。”阿卢特韦沃村农业协会主席维杰孔说。

对许多当地人来说,水渠还带来了新的生活乐趣。傍晚时分,24岁的穆罕默德·努尔沙德下班归来,迫不及待地跑到水渠边与朋友游玩。他说:“这条水渠造福了镇上的农业生产,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

e7eaec6de85949ae9ee77179f258f1ca.PNG

8月9日,当地民众在17公里水渠中嬉戏、洗涤衣物。新华社记者 伍岳 摄

9253ecc745ad42d8ad14d0c6908a9ca5.PNG

8月9日,当地民众在17公里水渠中嬉戏。新华社记者 伍岳 摄

8c3d6b05333548b5a69382dcee0ef9b3.PNG

这是8月9日拍摄的17公里水渠。新华社记者 伍岳 摄

戏水、散步……日头不那么晒的时候,水渠边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相关推荐
通讯丨让当地百姓喝上“放心水”——中国科学家的31次斯里兰卡之行

在11年时间里,在中国科学家们的真诚努力下,一封邮件化作一个个具象的合作,给斯里兰卡民众带来了切实的健康福祉。

科伦坡港口城免税购物中心开业 助力斯里兰卡经济发展

科伦坡港口城免税购物中心近日举行开业仪式。

记者手记|她们的坚守与斯里兰卡山区大学的“中文热”

2019年,中国黄冈师范学院和萨伯勒格穆沃大学共同设立孔子课堂。在中国教师节前夕,记者探访了这个山区孔子课堂,并遇见在这里坚守的3位中国女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