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共青团无为市委紧紧围绕服务青少年的工作定位,聚合多方面社会力量,倾力关爱青少年成长。
在刚结束的暑假期间,为帮助全市青少年,特别是困境青少年、留守儿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子女、双职工子女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共青团无为市委组织开展了“七彩课堂”“行知学堂”"夏趣学苑”等暑托班,广受好评,切实缓解暑期“看护难”问题。据悉,暑托班共覆盖9个村(社区),累计提供语数英等文化课程和美术体育等文体课程辅导近600多节课程,开展参观博物馆、检察院、公安局等社会实践活动4场次,覆盖青少年400余人,共计180多名团干及青年志愿者参与服务。
深化校地合作,构建“团委+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基层村(社区)”协同运行的工作机制。团无为市委加强同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合肥师范大学等高校对接,招募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支教团队6支;同时依托“返家乡”社会实践平台,组建社区大学生支教团队5支,保障暑托师资力量。各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明确带队教师,统筹保障青年志愿者分工及日常课程设置和运行。各基层村(社区)团支部,负责策划和构建托管服务的整体框架,保障托管场所及其设施设备安全维护责任,提供必要物资保障。
坚持五育并举,构建“学业辅导+特色课程+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团无为市委坚持思想引领,聚焦乡村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积极探索分类精准服务模式,基层村(社区)点单,社会实践团队接单的形式设置课程。既有文化教育、爱国精神、党史学习等思想引领类课程,还有心理辅导、防溺水、防校园欺凌等“青春自护”类课程,同时,根据各基层特色设置足球、非遗体验、音乐、舞蹈等不同主题的多彩教学服务,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此外还整合公安局、检察院、妇联、文旅体局等职能单位,进行了丰富多样的课外探索,开展田园体验、红色研学、感知无为、社区环境治理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
积极整合资源,构建“政府+社会”保障机制。团无为市委用好属地资源,积极链接青年之家、红领巾校外实践基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等团属实践活动阵地以及乡村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其他社会阵地,保障暑托班活动开展场所。多形式链接社会资源,鼓励青年企业家、爱心人士捐款,提供办班经费保障,由各基层村(社区)负责资金支出管理和督查。团无为市委全过程关心呵护暑托师生,购买防暑降温物品,安排村干部、老师往返接送学生,为师生饮食、住宿、身体健康等各方面提供安全保障。(丁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