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面粉、一提抽纸、一条毛巾……东西虽然不贵,却是一种荣誉、一种导向。”走进安徽滁州天长市仁和集镇王桥村“积分超市”,与其他超市不同的是,这里每种物品都明码标“分”,只兑换不买卖。各类生活物品摆放整齐,村民们正在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进行兑换。
近年来,为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激活乡村治理活力,天长市仁和集镇积极探索落实乡村“积分制”管理,以积分兑换为抓手,引导群众积极践行移风易俗。村(社区)根据镇里要求,按照“不做不积分、做了就积分、多做多积分、做错扣积分”原则,制定了积分管理考核办法,在孝老爱亲、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志愿服务等方面进行量化积分,设置积分管理细则,每个季度组织村民以积分兑换相应的物品。积分同时为星级文明户、新乡贤、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志愿者等评选提供依据,激励村民破除陈规陋习,营造了风清气正、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
“我们给每户家庭建立了积分档案,村民在红白喜事简办、乡风文明、志愿服务等方面积极参与,遵守村规民约和移风易俗规定,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加分,反之则扣分。村里还设置了积分超市,通过倡新风、破陋习、搞服务换积分,积分兑实物,让村民得到了实惠,更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仁和集镇雷庄村村委会委员刘樊梅介绍道。
积分兑换的方式把抽象的道德规范、文明乡风转变成具体、客观、量化的评价标准,引导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摒弃陈规陋习、厚植新风正气,深入推进了移风易俗工作。据悉,伴随着积分制的推行,“攒积分”带来的成就感提振了村(居)民的精气神,遵守移风易俗规定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愿意遵守、乐意去做的事情。同时,越来越多的村(居)民还加入志愿服务队,成为促进乡村美丽“蝶变”的参与者、受益者。在农村环境整治、防溺水宣传、平安建设、移风易俗等工作中,“红马甲”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积分制”让“村中事”变成“家家事”,激活了乡村治理“大能量”,使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群众精神面貌也更好了。
自“积分制”实施以来,仁和集镇芦龙社区居民都以多得积分为荣、扣除积分为耻,在全社区范围内促进了孝老爱亲、积极参加志愿服务、邻里和谐稳定的良好精神文明风尚,也涌现出许多志愿者、美丽庭院示范户、好婆婆好儿媳、文明标兵等先进人物。
“持家孝顺老人是我应该做的,这还能获得积分拿到奖励,村里的激励政策就是好!”居民王金凤高兴地说道。她的家庭有9口人,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充满着祥和幸福的气氛。
下一步,仁和集镇将继续以积分制为抓手,引导广大党员、志愿者用积分记录善行,用行动传递文明,培育文明新风尚,实现“小积分”兑现“大文明”,以此充分调动大家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越来越多的群众用行动传递正能量,让村(社区)释放新效能。仁和集镇党委书记周启春表示。(李炳旺 董元峰 朱宇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