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新华走笔丨舌尖上的新丝路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唐云 2024-11-29 17:18:23

搭乘中欧班列,天山脚下的新疆番茄酱,跨越山海远销欧洲;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小麦粉做成肉夹馍,端上陕西人的餐桌……

记者不久前跟随中欧班列采访调研时,注意到了这有趣的一幕。

自丝绸之路伊始,美食就是文明融合的重要见证。昔日的葡萄、菠萝、胡椒等异域食材,跨越山河,借由古老的丝绸之路与东方食客相遇,而中国也向世界传递出悠悠茶香。

从驼铃相闻到班列飞驰,新时代的“钢铁驼队”昼夜驰骋,汽笛声不断回响,这条味蕾编织的新丝路上,也在焕发着新脉动。

鲜香的番茄肉酱意面、酥脆的炸鱼薯条、浓郁的意式披萨,这些西方美食都少不了“灵魂”调味料番茄酱的加持。

新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种植出的番茄品质极佳,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在世界范围内占据重要分量。

今年4月,从新疆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开往意大利的跨里海、黑海南通道中欧班列新线路首次开行,运输番茄酱等农副产品,时间相比海运节省一半以上。

一段时间以来,红海危机等导致的航运堵塞、运费上涨,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压力。中欧班列的稳定开行解了大家的燃眉之急,一直从事农副产品运输的供应链公司老板终于舒了口气。

8f8c1b4cdced43a1af1cb937353e94ca.JPEG

新疆霍尔果斯铁路口岸,中欧班列换装作业有序进行。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他还给记者算了笔账:如果全程走海路,从天津港出发,绕过好望角前往意大利,一个集装箱的运费将近5000美元,而通过中欧班列铁海联运能便宜不少。

美味不止运出去,万里驰骋的新丝路更是一场舌尖上的“双向奔赴”。

在西安,坐着中欧班列回来的各样美食让人们尽享口福:进口超市的货架上,来自德国的啤酒和中亚国家的蜂蜜、饼干、冰淇淋等商品琳琅满目;健康生活体验馆里,用哈萨克斯坦小麦粉制成的肉夹馍、臊子面等美食广受欢迎……

fc0c6e2809e44164b5614d527625a8fa.JPEG

游客等待品尝哈萨克斯坦小麦粉制成的臊子面。新华社记者 唐诗凝 摄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一家西安企业深耕“走出去”,在哈萨克斯坦北哈州建立了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当地经过分拣的优质小麦和加工后的面粉,可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直接运送至国内。

如今,该企业已经与哈萨克斯坦达成了150万亩的订单农业种植合作,累计收购油料、小麦等近60万吨,为哈萨克斯坦提供就业岗位近200个,并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

“更多、更优质的产品通过中欧班列源源不断地运回来,不仅丰富了中国消费者的选择,也让沿线国家的老百姓享受到红利。”从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到民心相通,这家企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平均每隔100分钟,就有一趟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进出。驱车行驶在附近,不难发现公路牌上的亮点——“秦汉大道”和“欧亚大道”横纵相贯、悄然同框,仿佛提醒着人们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两千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从古丝绸之路带回石榴。如今,石榴花成了西安的市花。

不仅如此,得益于中欧班列,福建的海产品首次通过冷链运输出口俄罗斯,湖北小龙虾17天就能“游”到欧洲人的餐桌,东盟至郑州的冷链班列让国人轻松实现榴莲、山竹、椰青自由……

十余年来,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10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7个城市,连接11个亚洲国家100多个城市,服务网络基本覆盖欧亚全境。越来越丰富的美味之旅通过中欧班列双向抵达。

舌尖上的新丝路,是文明最有滋味的共享与共赢。(唐诗凝)

相关推荐
美团发布2025黑珍珠餐厅指南海外榜单 助推全球美食文化交流

美团25日在新加坡举办2025黑珍珠餐厅指南港澳台及海外地区颁奖盛典。

建设中欧班列(石家庄)集结中心专场招商引资对接活动在石家庄国际陆港举办

建设中欧班列(石家庄)集结中心专场招商引资对接活动24日在石家庄国际陆港成功举办,旨在搭建企业间、政企间交流合作的有效平台,带动适铁临港产业加速向石家庄国际陆港聚集,推动中欧班列(石家庄)集结中心高质量建设。

全国首趟中欧班列物流金融服务专列开行

4月24日,X8489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缓缓驶出,开往德国汉堡,标志着全国首趟中欧班列物流金融服务专列正式开行。中欧班列物流金融服务专列的开行将进一步降低外贸企业融资成本和社会物流成本,助力外贸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