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专访丨中瑞科技创新合作成果“小而美”——访瑞士西区经济发展署中国区负责人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蔡容涵 2025-01-22 21:54:27

新华社日内瓦1月22日电 专访|中瑞科技创新合作成果“小而美”——访瑞士西区经济发展署中国区负责人

新华社记者王其冰

瑞士西区经济发展署中国区负责人周顺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瑞两国具有蓬勃发展的创造力和创新合作的潜力,目前中瑞科技创新合作已经结出“小而美的果实”。

周顺认为,在今年中瑞双方将举办庆祝建交75周年系列活动以及双方一致同意加快推进自贸协定升级谈判等利好情况下,中国企业对瑞士市场和瑞士研发人才表现出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先进制造业、医药医疗器械行业以及新能源等领域,有着比较强烈的合作意愿。而瑞士方面也表现出积极合作姿态。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瑞士的科研市场是比较纯粹的开放式市场,很多学术机构和企业研究机构在科研立项方面并没有过多受到地缘政治等因素干扰。”周顺认为,这一现状也“从侧面传递一个信号,说明瑞士科研界欢迎中国企业的到来”。

周顺说,近年来,中方机构也不断推动中国国内企业到瑞士发展。例如,中国汽车标准化领域的驻日内瓦常设机构中国汽车标准国际化中心致力于推动瑞士本土汽车上游产业技术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密切合作。

关于创新合作模式,周顺介绍了两种范例:一种是中国科技公司选择到瑞士成立子公司,借助瑞士在科技方面的人才储备,并利用瑞士优越的创新环境,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另一种是把在瑞士实验室的科研成果拿到中国的工业园区落地,比如电解水制氢技术的核心组件阴离子交换膜等。周顺说,这些合作成果“小而美”,充分显示了中国和瑞士的创新优势与合作前景。

中瑞科技创新合作在一些领域已经走向深入。周顺告诉记者,瑞士日内瓦大学下属研究机构与中国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签订的学生交换项目,在深化全球公共卫生研究发展、深化国际疫情防控及其他领域卫生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周顺说,通过中瑞之间的深入科研合作,优秀的科研人才不断被培育出来,形成科研梯队,并将持续实现研究成果的创新转化。他表示,瑞士许多高校每年对实验室进行高额资金投入,“这不仅有助于对博士及博士后等人才培养,还鼓励研发成果转化,中资企业和中国科研机构应给予关注,不断寻求有潜力的合作领域”。

相关推荐
人工智能全球峰会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 中国公益力量在日内瓦倡导全球合作

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2025年“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全球峰会”期间,一场以“人工智能赋能心理健康”为题、聚焦全球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特别分论坛9日成功举办。

瑞士伯尔尼中国文化中心正式揭牌

瑞士伯尔尼中国文化中心7日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该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科技重塑生产链,新疆棉“丝路出海”

在智慧农业的精准赋能下,万亩棉田实现“荒漠变绿田”的奇迹;通过创新制造深度转化,棉花拓宽应用,延伸产业链;依托丝路物流高效链接,新疆棉花沿着共建“一带一路”销往全球——近日,记者跟随“沿着高速看新疆”采访团,领略了科技支撑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别样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