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巴黎2月10日电(记者张百慧)7日晚,巴黎十三区区政府内上演了一场别出心裁的春节演出。舞台上,古琴、钢琴、大提琴等中西乐器轮番演奏,精心编排的《流水》《半山听雨》《广陵散》《吉诺佩蒂》《卡门》等中外名曲引导着现场气氛变化。与此同时,大屏幕上投射的实时沙画作品演绎着情景变换,与贯穿始终的中法旁白和悠扬乐声共同推进剧情,最终带领观众领略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动人故事。
这场犹如有声连环画般的演出由巴黎西岱大学孔子学院、巴黎十三区区政府共同举办,风雅亚欧音乐交流协会协办。据主办方介绍,该音乐情景剧的灵感源自以俞伯牙与钟子期为主人公的中国古老故事,讲述了古代一位音乐家与一位樵夫通过音乐超越差异,并建立深厚友谊。
7日晚,沙画师荆鹏、巴黎西岱大学孔子学院古琴老师孟令晨、巴黎歌剧院钢琴师马修·乐高珂、巴黎西岱大学孔子学院汉语老师李晔(从左至右)在巴黎十三区区政府的舞台上表演音乐情景剧“高山流水遇知音”。(记者张百慧 摄)
本次活动在巴黎十三区新春演出框架下举行,也是上述三方连续第二年通过原创音乐情景剧的方式庆祝春节。当晚,演出大厅内座无虚席,巴黎十三区区长热罗姆·库梅、区议员陈家辉等作为嘉宾出席,并预告了未来几天在华人聚集的巴黎十三区举办的彩妆游行、书法工坊等春节庆祝活动。
巴黎西岱大学孔子学院法方院长张香筠在演出后对记者表示,春节不光是中国人的节日,从“独乐乐”演变为“众乐乐”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们希望在中国人庆祝春节的传统方式之余,推陈出新,通过邀请法国艺术家编排创新节目,吸引大家都来庆祝春节。”
7日晚,巴黎西岱大学孔子学院汉语老师李晔在巴黎十三区区政府的舞台上为音乐情景剧“高山流水遇知音”演绎旁白。(记者张百慧 摄)
从中国古琴和西洋乐器的交响,到中华典故和文化意象的交织,本次音乐情景剧不仅是献给华侨华人和法国公众的一道“春节大餐”,也是一场“文艺视听盛宴”。担任该剧音乐艺术总监的巴黎歌剧院钢琴师、风雅亚欧音乐交流协会成员马修·乐高珂对记者表示,本场演出旨在传达多重信息,其中包括向观众介绍古琴及其丰富多彩的曲目,以及它与大提琴、钢琴等西方乐器相遇的可能性,也希望通过富有诗意的沙画使观众沉浸在故事中,并借故事传达友爱、善于倾听等价值观,凸显以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和不同文化的重要性。
故事最后,主人公伯牙为子期的离世而黯然神伤、破琴绝弦,现场以巴黎“和·韵”中法合唱团演绎的《这世界那么多人》大合唱呼应“相遇相知”的主题,演出也就此落幕。现场不少法国观众因“入戏”而动情,成为这场演出的“知音”。
7日晚,巴黎“和·韵”中法合唱团在巴黎十三区区政府的舞台上为音乐情景剧“高山流水遇知音”演唱歌曲《这世界那么多人》。(记者张百慧 摄)
巴黎居民法布里斯被最后的悼念情节深深触动,他称赞最后的场景“令人陶醉、令人神往、充满魔力”,而整场演出的舞台设计“融合多样的乐器和多变的沙画”,十分“引入入胜”。当晚,专门戴着一条红色围脖来观看演出的他告诉记者,希望借着春节给自己增添一点“好运”,也希望借此机会进一步发现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