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记者获悉,由西安理工大学参与共建的非洲首台源荷协同智能微网试验舱日前在摩洛哥正式启用;同时,由西安理工大学牵头的“中摩绿色能源与先进材料实验室”也同步揭牌成立。标志着中国与非洲在绿色能源领域合作迈出重要步伐。
据了解,该试验舱集光伏新能源、新型融合储能、智能能量管理系统于一体,具备高效能、高可靠性和快速响应能力,可用于可再生能源的高效消纳与存储,助力构建源荷协同智能微网,未来还将应用于技术培训、联合研发及成果转化,为当地能源智慧化升级提供解决方案。
“中摩绿色能源与先进材料实验室”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支持的项目,也是2022年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提出合作建设中阿联合实验室,中摩两国首个清洁能源领域联合实验室。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中摩两国在绿色能源和先进材料领域的科技合作迈入新阶段,为推动中摩科技合作迈向更深层次提供了平台,并为地区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技术支撑。该联合实验室由华电科工与西安理工大学、杜卡利大学联合共建,将聚焦太阳能、风能、储能及氢能等绿色能源技术研发,助推在绿色能源与先进材料技术领域开展合作。各方还将依托这一平台,加强国际人员互访、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及技术培训,培育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和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西安理工大学作为该实验室项目的牵头单位,积极促进跨国合作,与摩洛哥高校及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围绕绿色能源、先进材料、智能感知等领域不断深化科研合作与技术应用。西安理工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西安理工大学与央企华电科工携手,不断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中国技术装备和服务走出去。此次与摩洛哥的合作不仅是西安理工大学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也为陕西高校与央企协同创新拓展海外合作提供了新的范例。
该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西安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张嘉伟教授向记者介绍,项目聚焦绿色能源系统智能感知的关键问题,针对电应力、强辐照和盐雾腐蚀极端环境下引起的绿色能源系统的老化、失效特性,致力于建立电气绝缘服役状态评估方法、研发绿色能源系统的智能感知,系统提升绿色能源系统的运行可靠性,推动产业发展和行业进步。
据介绍,该实验室拥有三项关键技术:基于数字光储的中非绿色能源智能感知技术。该技术融合人工智能与多源传感技术,通过数据分析,实现光储系统的智能监测和优化调度,提升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目前,该技术正在摩洛哥的试点项目中进行应用探索。基于低空无人机巡检的光储安全系统。该系统利用无人机自主巡检技术,对光储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智能运维,旨在提升系统运行效率与安全性。目前,该技术已在乔伊杜卡利大学的实验区部署,并计划在后续项目中逐步推广。基于环境微能源采集的无线传感技术。该技术利用环境能量为无线传感模块供电,实现光储系统及环境参数的长期监测,减少电池依赖和维护成本。目前,该技术已获得多种监测数据,后续将继续优化数据分析,提高运维效率。张嘉伟说,下一步,联合实验室将围绕绿色能源和先进材料领域,开展联合研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合作,不断提升实验室影响力。(记者 任娜 通讯员 李博)
(原标题:这项技术在非洲启用 西安高校助力中国技术装备“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