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六安金安区:做好非遗传承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来源:金安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5-03-21 21:37:27

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多点开花,在传承与保护方面不断坚守创新,让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地方文化经济发展互通互融,绘就了金安文化繁荣的新画卷。

清晨的毛坦厂明清老街,石板幽巷,古铺旧檐,宁静而又古朴。大红袍油纸伞的第四代传人徐晓苗正在和妻子一同制作油纸伞。古香古色的店铺内,墙上挂着“毛坦厂徐天元伞店”的老旧招牌,这是徐晓苗家代代相传的“老街记忆”。

谈起传承油纸伞,徐晓苗怀念起父亲:“我三十多岁的时候,父亲已经七八十岁了,他还要去做这个伞,他本身就有气管炎,做的时候特别喘,看着很心疼。七八十岁的老头都这么执着地干,我有什么理由不干呢,就这样就开始做了,后面干着干着,我自己也挺喜欢的了,就想着把它传承下去,后来就想着把它发扬光大。”

徐晓苗制作的油纸伞,材料取自自然,使用优质毛竹、皮纸、桐油等,制作全程都是纯手工。从制作伞骨到伞把,再到粘糊油纸,每一个制作环节都是环环相扣,同时为了美观实用,所以一把伞制作下来,得有近百道工序,无不倾注了手工艺人的心血。

作为大红袍油纸伞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徐晓苗告诉我们:“传承就像家族使命一样,不想把它丢弃掉了,毕竟这个伞在我们家已经做了四代人了,不能在我这一代失传了,不论如何,这个手艺必须传下去,这是我跟我儿子讲的,也是我父亲跟我讲的话。”

如今,徐晓苗传承了父亲的手艺,和妻子一同经营着老店铺,这不仅是非遗的传承,更是家族使命的延续。

“我们把‘花心’剪长一点,我希望你们剪的时候剪慢一点……”三十铺镇汇文学校的剪纸社团里,翁墩剪纸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徐圣年正在给孩子们上剪纸课。

“在学校,我既教学生,也教跟班老师,争取在更多学校让翁墩剪纸普遍开花。因为翁墩剪纸是六安的一个名牌,也是省级非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它、喜爱它,我也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徐圣年说,“只要接触到对翁墩剪纸有天赋的、有兴趣的学员,我都会努力把他们带好,毕竟艺术靠传承,作为接班人,我们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位于翁墩乡的徐圣年剪纸工作室里,从简易的窗花、生肖剪纸到复杂的“四喜临门”“花开富贵”,大小不一、形式各异的翁墩剪纸作品摆满了工作室。为了翁墩剪纸的传承和发展,作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徐圣年亲手带出了三位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希望把翁墩剪纸越传越广、越传越有影响力。

翁墩剪纸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袁晓瑜表示,自从学校开设剪纸社团以来,受到了很多学生的喜爱,所以学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开设了剪纸社团,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宣传和传承翁墩剪纸。“对于我自己而言,我是非常热爱剪纸这项艺术的,所以我师承徐圣年老师,现在是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接下来我们会努力把剪纸社团打造得更好,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剪纸文化。”袁晓瑜说道。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激活艺术。一代代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用他们的执着和热爱,赓续着文化的根脉,也打开了对外宣传的窗口。截至目前,金安区还有六安灯歌、黄大茶制作技艺、锣鼓书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7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个,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6个;打造了省、市非遗传习基地4个,非遗展示馆4个,省级非遗工坊1家。金安区文旅局持续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在保护、传承和挖掘方面采取了多种创新举措,让活态传承激发非遗“生命力”。(崔昊)

相关推荐
六安市金安区:全程机械智能“加码” 水稻单产提升“跨栏”

4月29日上午,安徽省水稻单产提升农机化关键技术示范推广活动在六安市金安区孙岗镇拉开帷幕。

六安市金安区:白鹅产业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近年来,六安市金安区积极引导农户大力发展白鹅产业,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积极引进皖西白鹅养殖和深加工龙头企业,

六安市金安区人大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能 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

今年以来,六安市金安区人大常委会以人大监督之力,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