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通讯|遇见这群中国医生,坦桑小伙从绝望中挣脱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陈麓伊 2025-03-25 16:33:20

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3月24日电 通讯|遇见这群中国医生,坦桑小伙从绝望中挣脱

新华社记者华洪立

“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要和全世界(已经痊愈)的人一同欢呼!”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25岁的赛义夫·哈桑·姆巴鲁克日前对记者说。他的笑容中满是轻松,而这份轻松来之不易。

就在5个月前,姆巴鲁克被确诊为耐药性肺结核,病情严重。幸好,中国第34批援桑给巴尔医疗队的及时介入为他带来了转机。

5b0b4490ba1e486ab8fcb4a6da2938c6.PNG

3月23日,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中国第34批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队长陈炜(左)与纳兹莫加医院心胸外科医生拉希德·哈桑·阿里(右)共同为患结核病青年赛义夫·哈桑·姆巴鲁克诊疗。新华社发(赫尔曼·埃马纽埃尔摄)

“那时我持续咳嗽、头痛,一直以为是普通感冒。”姆巴鲁克回忆道。起初,当地卫生中心诊断他患了肺炎,但连续数周的治疗毫无起色。反复病痛和未知的恐惧让他陷入绝望,直到朋友建议他前往纳兹莫加医院寻求中国医生的帮助。

“他们的诊断结果是耐药性肺结核,我被立刻安排住院治疗。”姆巴鲁克说。在中国医生的精心照料下,他接受了系统的治疗,病情明显好转。

如今的姆巴鲁克精神饱满,早已恢复生活能力。他还常常鼓励身边人重视肺结核的早期症状:“别害怕,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只要尽早就医、坚持用药。”

纳兹莫加医院心胸外科医生拉希德·哈桑·阿里介绍,桑给巴尔结核病患者众多,从儿童到老人都有,但由于偏远地区缺乏专业人员与诊断设备,不少患者等到确诊时病情已相当严重。

“好在中国医疗队帮助我们填补了空白。”阿里说。他曾在中国黑龙江佳木斯大学接受专业培训3年,如今与中国医生密切合作,开展结核病诊疗、技术培训等工作。

“以往我们连支气管镜都没有,是中国医生带来了第一台,并教我们如何进行呼吸道疾病内窥检查。”阿里说。

acafee2fae474454b9ae86d7499a7406.PNG

3月23日,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25岁患结核病青年赛义夫·哈桑·姆巴鲁克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新华社发(赫尔曼·埃马纽埃尔摄)

中国第34批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队长陈炜说,坦桑尼亚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近年来,政府和国际组织在结核病防控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但早期发现率仍然较低。

“有些偏远地区的患者由于医疗资源匮乏无法及时确诊,导致病情恶化。”陈炜说,“不规范使用抗生素也导致耐药性结核病增加,进一步加大了治疗难度和成本。”

为此,中国医疗队在提供临床支持的同时,还引入了肺穿刺活检等先进设备与技术,提升了结核病的检出率与诊断精准度。与此同时,他们还定期为当地医护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cde77a66f7e94c3891f0d166b63d6421.PNG

3月23日,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中国第34批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队长陈炜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新华社发(赫尔曼·埃马纽埃尔摄)

“我们不仅在医院诊治患者,还走进社区开展义诊和健康宣传,帮助公众提高防病意识。”陈炜说,“中国与坦桑尼亚在结核病防治方面的合作,是技术层面的援助,更是理念与责任的传承。”

据世界卫生组织《202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数据,坦桑尼亚的结核病发病率从2015年的每10万人306例下降至2023年的183例,降幅达40%,结核病相关死亡人数也从2015年的5.8万人降至2023年的1.84万人,下降了68%。

今年的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以“是的!我们可以终结结核病流行:承诺、投入、行动”为主题。世卫组织呼吁各国政府加强卫生体系建设,特别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扩大结核病服务的可及性,强化筛查、诊断、治疗和营养及心理支持,关注弱势群体,携手终结结核病流行。

相关推荐
记者手记|跨越语言的医疗接力——中国援莫医疗队义诊现场见闻

四月的莫桑比克马托拉市,阳光和煦,绿树成荫。清晨时分,位于马托拉市的马托拉省医院内已有不少当地居民手握预约登记表,早早在候诊区等候。他们都在翘首以盼,迎接来自中国的医生们。

中国援圭亚那医疗队接力诊治难治性青光眼患者

乔治敦消息:近日,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莱昂内尔·奇尼安到圭亚那首都乔治敦公立医院眼科找黄晓波医生复诊,并表达了对中国医疗队眼科专家们的感谢。

中国医疗队在坦桑尼亚开展义诊活动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中国医疗队在坦桑尼亚阿鲁沙地区开展巡回义诊活动。本次巡回义诊的专家团队由第27批援坦桑尼亚中国(山东)医疗队、第34批援桑给巴尔中国(江苏)医疗队、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项目组联合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