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在保障粮食安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美乡村上“三点”共同发力,不断为乡村发展蓄势赋能,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聚焦乡村振兴“支撑点”,努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按照“路相通、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积极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实现“粮田”变“良田”质的转变,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利用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农田地力、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土地平整等能力提升的便利条件,结合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土地流转率,推广粮食作物耕、种、防、收全程机械化服务,提高粮食产出能力。目前,全区共建设高标准农田74万余亩。2024年全区粮食总产达53万吨,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90.2%、机插秧率66%,均在2023年基础上稳步提升。
抓住乡村振兴“着力点”,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完善监测对象主动发现与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纳入帮扶,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目前,全区共纳入监测帮扶对象(未消除风险)514户1674人,安排帮扶联系人580人,制定帮扶举措4600余条,户均9条。同时,以脱贫人口增收为核心关键,推动产业就业双向发力。在产业方面,创新衔接资金使用方式,通过贷款贴息模式鼓励和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主导产业链建设,带动农户参与发展。2024年,对验收合格的80家经营主体共贴息403.6万元,撬动银行贷款1.22亿元,带动农户发展766人,其中脱贫户463人。在就业方面,积极打好就业岗位推荐开发、技能培训提升、务工补贴发放、车间带动帮扶等政策“组合拳”,千方百计增加群众务工收入。2024年,全区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达3.68万人,累计发放交通补助1666.79万元;31家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401人;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2066人。
找准乡村振兴“切入点”,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大力实施“千万工程”,出台《金安区关于加快建设具有皖西风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施方案(2023-2027)》,按照“打造一批示范点、强化一批示范线、带动一批示范面”的思路,精心谋划、科学选点,对已申报成功7个村,按照精品村创建标准,计划总投入95921万元,安排项目144个。同时,开展“最美村庄”“最美庭院”创建评比,以评比促提升,点靓“乡村颜值”。自2021年开始,全区已累计创成“最美村庄”66个、“最美庭院”2948户。持续做好文旅产业大融合,做足“红色、绿色、古色”文章,进一步探索民宿产业发展模式,立足南山“梦享村•田园硅谷”、聆心谷•开元温泉度假民宿、虚谷温泉度假区、东石笋景区建设,着力打造合肥最近“后花园”、长三角乡村振兴示范点。(王付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