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2+1”方案,率先以系统性框架和阶梯式培养为核心,构建了覆盖师生双维度、贯穿教学全链条的AI育人体系。佛山市禅城区积极响应,将省级政策与区域实践深度融合,探索青少年AI素质教育培训新范式。禅城区发起的“我与AI的N种可能”系列活动,包含“AI绿书签”艺术创作、青少年AI科幻写作、AI创想家行动及自研项目等板块,通过“技术探索—版权教育—文化创新”三位一体的培育模式,鼓励青少年在合法合规框架下大胆创作。
活动首期推出的“AI绿书签”青少年艺术创作实践活动已启动,反响热烈。目前,禅城首场教师培训已于4月8日成功进行,吸引超300名教师参与。培训针对当前AI生成内容的版权争议热点,结合案例解析法律保护要点,强调保留创作记录与原创性标注的重要性,呼吁师生重视版权意识与法律意识。
针对AI创作引发的版权争议,活动主办方同步发布《青少年AI创作版权倡议书》,呼吁青少年争做“原创精神践行者、自身权益守护者、文化传播破壁者、技术伦理思考者”。禅城区将版权科普融入活动全流程,引导青少年理解原创保护与合理使用的边界,思考AI技术对文化传承、产业创新的影响。
“AI是画笔,教师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笔’的人。”活动主办方介绍,活动将联动学校开展AI主题课程与课外实践,推动技术教育从“工具使用”向“价值引导”升级,未来将通过项目式学习、跨学科实践等方式,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AI时代新人,帮助学生在未来社会中成为理性的技术使用者、负责任的技术反思者,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从技术普及到伦理引导,从艺术创作到版权保护,禅城“我与AI的N种可能”系列活动正以创新姿态回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命题。在广东省AI教育方案的指引下,禅城区正通过多元实践构建青少年AI素养培育生态,为智能时代的广大青少年群体铺就成长快车道。展望未来,禅城区期望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将AI教育深度融合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工智能人才,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潘潇悦、高天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