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宿州埇桥区:鱼蚌混养 一水双收

来源:埇桥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5-04-21 16:47:54

近日,在安徽宿州埇桥区解集镇宣山水库旁的大坝上远眺,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一个个塑料浮标横平竖直、串联成线,犹如给水库戴上了一串串“珍珠项链”。不远处,工人们正驾驶着小船,忙着投放刚做好“嫁接手术”的珍珠蚌。

“这几天工人们正在为育龄超过1年的珍珠蚌做‘嫁接手术’,就是将绿豆大小的珍珠核与裁剪过的结缔组织嫁接,再迅速放进捞上来的蚌中,平均每天可以嫁接1700余只。”养殖户张学忠介绍,水面上的每个塑料浮标下面都有网兜,里面“住”满了手掌大小的“术后蚌”。随后,这批蚌将进入漫长的“育珠期”,约2年后可养成收获。

“我们养殖的珍珠蚌品种叫‘三角帆蚌’。可以说,它全身是宝,蚌肉可以食用,蚌壳能够加工成饲料;产出的珍珠,成色好的可做成饰品,略差点的可做成面膜、珍珠粉。”张学忠笑着说,虽然一个蚌能产出好几颗珍珠,但开蚌就像是开“盲盒”,难以估算具体产值。如果幸运开到一颗大而圆润、透亮无瑕、品质上乘的珍珠,就能在市场上卖出高价。

据张学忠介绍,与大部分养殖户一样,他采用生态立体化的鱼蚌混养模式即在距离水面30厘米左右深度吊养珍珠蚌,同时适当搭配养殖鲫鱼、草鱼等鱼类。“这种模式把鱼类的残饵直接作为河蚌的食物,或利用鱼类的残饵和粪便培育浮游藻类作为河蚌的饵料,形成鱼吃草、蚌吃鱼粪、蚌内育珠的生态循环。”张学忠透露,鱼蚌混养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水体空间,还能有效消化吸收水体中氮、磷等富余有机物质,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水环境持续改善。

生态立体化的养殖模式,让解集镇走出了一条以水养蚌、以蚌护水、鱼蚌双收、生态富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宣山水库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鱼蚌混养的特色产业,用好用活水资源、做大做强水产业,真正实现一水双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让碧水青波闪耀‘珠光宝气’。”解集镇副镇长李勇表示。(彭序)

相关推荐
安徽宿州埇桥区:从“皖北车间”到“世界农田” 埇桥“灌溉卫士”力拓国际市场

宿州市埇桥区政府常态化走访外贸企业,鼓励老企业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指导新增实绩企业用足用好各项政策举措。

安徽宿州埇桥区曹村镇:文艺汇演倡新风 移风易俗润民心

近日,一场移风易俗主题文艺演出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小山口村文化广场精彩上演。

安徽宿州埇桥区:雕琢非遗之美 传递劳动精神

李正奎以泥为媒,以刀为笔,在方寸之间精雕细琢,勾勒出乡土中国的质朴温度与厚重深度,为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