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里约热内卢4月23日电(记者陈威华)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提高公众对阅读的兴趣和促进图书出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年会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一个城市授予“世界图书之都”称号。今年,这项桂冠落在巴西名城里约热内卢头上,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选择葡语国家的城市。
图为2022年4月19日,人们在皇家葡文图书馆内参观拍照。新华社记者王天聪 摄
为了能够评上“世界图书之都”,所有候选城市需要准备一份提案,详细说明其计划围绕书籍和阅读所开展的项目,当选城市需一一履行这些承诺。里约市政府承诺的行动,不仅要对市立图书馆和阅览室进行优化改造,还包括要在一年内推出一系列别出心裁的活动,比如在24小时内连续举行包括讲座、比赛、音乐表演、儿童活动、戏剧研讨会和圆桌会议等形式的活动;而名为“铁轨上的书”的计划则将在里约的地铁、公交车和火车站发放文学作品,让不同阶层的民众都能拥有阅读机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所以选择里约,并非只是出于地域代表性的考虑。书籍和阅读在里约作为一个都市的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19世纪初,葡萄牙王室逃亡至此,带来了大批宫廷藏书。位于里约市中心的皇家葡文图书馆于1887年落成,在1900年成为向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是目前除葡萄牙之外世界上收藏最多葡萄牙语书籍的图书馆。它拥有35万册藏书,其中不乏众多珍本善本,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图书馆。它也经常出现在全球最美图书馆的榜单中,成为著名的网红打卡地。
位于大西洋畔的里约风景秀美、钟灵毓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首个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封号的城市。它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拥有美丽的融山、海、湖于一体的景观,被称作是一座“奇迹之城”。在作为首都的一百多年里,里约人文荟萃,巴西诗人安德拉德有诗云:“在里约,每一本书都是一扇朝向大西洋之窗”。
著名作家科埃略在里约出生、成长,是迄今为止最畅销的葡萄牙语作家,他的成名作《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吸引了全球各地的读者,获得多项国际大奖。他的那句名言,“世界掌握在那些有勇气凭借自己的才能去实现自己梦想的人手中”,激励了众多中国年轻人奋发进取。犹太裔女作家李斯佩克朵襁褓时随父母移民巴西,最终定居在里约。李斯佩克朵被誉为自卡夫卡之后最重要的犹太作家,她的名著《星辰时刻》刻画了一位从贫穷地区移居到里约热内卢的女孩玛卡贝娅的艰辛生活,引发了无数中国读者的共鸣。一尊她手拿书卷的雕像,将她的形象永远留在里约知名的科帕卡帕纳海滩边,代表着里约市民对这位移民作家的尊重。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阅读成为沟通中巴民心相通的重要方式,中巴出版人正在双向奔赴,图书出版发行成为两国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里约国际图书双年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如今影响力不断扩大,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参展人数最多的葡萄牙语书展。早在十年前,中国一些出版机构就已组团前来里约参展,他们带来的中国读书吸引了众多巴西读者。书籍成为巴西民众了解中国发展现状、感知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最近几年,在两国出版业的通力合作下,中巴经典文学作品互译蓬勃发展。科埃略、李斯佩克朵的大部分作品已经有中文译本,一些之前不太为中国读者了解的巴西经典作品,如《热带中国》《巴西之根》等也已陆续在中国出版。《论语》《道德经》《中国唐代诗选》等中国经典作品被介绍巴西,现当代作家的作品如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陈忠实的代表作《白鹿原》也已与巴西读者见面。冉冉书香,正在日益加深中巴两国人民的相互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