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阳古驿,位于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西南部,开通于公元前105年,距今约2130年,是西南丝绸之路(博南古道路段)上的重要驿站,因地理位置险要、临近澜沧江渡口而成为古代马帮、商旅、官家、百姓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人文历史源远流长。
杉阳古驿,似古而新向未来
古驿之“古”,看得见的美好
杉阳古驿不大,就是一条街,由毛石铺嵌、中间镶青石板组成,街头至街尾,长2公里,宽5米。街市两边,马店、商号、商会林立;铺面、客栈、会馆成排。
杉阳古驿很大,一肩挑着陆与海。在这里向东北是花桥驿、永平驿、样备驿、大理……直至长安,向西南是兰津渡、平坡驿,通往东南亚、南亚。
内通外联的杉阳古驿,像一根定海神针,扎在博南古道的关键穴位。永平文史资料载,明清至民国时期,古驿最为兴盛,马店和客栈一度达到上百家,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得来、出得去、行得通、走得畅。
杉阳古驿客栈遗址
漫步古驿,轻抚老砖、旧墙、残瓦、门环,仿佛看到家家经商、户户买卖的景象,还有那威风凛凛的马锅头和一队队马帮。
时光刻下古街,还刻下许多看得见的美好——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建造的霁虹桥,被誉为“西南第一桥”“金齿咽喉”;公元前4世纪开辟的云南省现存最早的渡口兰津渡,见证了古往今来沧桑变迁;掩映在原始森林中的金光寺、永国寺,安静又辽阔;清康熙帝御笔亲题“觉路遥”的江顶寺及“古道雄关”过街楼,隔江耸立,引人入胜。
古驿之“香”,闻得着的美味
一个庭院,一个花木世界。“家访”过杉阳古驿的人,就爱这么说。
一个庭院,一个花木世界
杉阳人栽花养木之心超越时空,名声在外。一位风尘仆仆的马锅头从缅甸带来一株既是“花”又是“树”还很“香”的花卉,取名为缅桂。风吹雨打,蜂采蝶传,缅桂分身为三。白缅桂,洁白无瑕、清新纯正;黄缅桂,色泽鲜黄、香气扑鼻;绿缅桂,莹莹浅绿、幽幽花香。如今,缅桂“后生”们护佑着大小庭院、房前屋后以及市政道路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除了缅桂芬芳,杉阳还是过口不忘之地。当年为方便马帮赶路所做的黄焖鸡、油粉、卷粉、豆豉、糯米肠、豆腐肠、风味凉菜等“快餐”,至今在永平传统美食中占有一席之地,有的甚至成为名震四方的特色美食。如今,永平黄焖鸡已成为大名鼎鼎的中华美食,既暖心暖胃又鼓腰包。
杉阳古驿土八碗,过口不忘
花木绽芬芳,味蕾绕心尖,古驿“三餐四季”,赏心娱性。
古驿之“新”,享受得到的美景
仁,是一种看得见的待人友善。寿,是一种看得见的生命高度。仁寿融为一体,幸福长流。杉阳古驿里的仁寿村,村如其名。
无人机“眼”里,党建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广场和村民活动场所呈“T”字型把守着村头和村尾。和谐巷、平安巷、小康巷与和顺巷呈“山”字型依偎着村庄。“T”与“山”,互联互通。
步入巷道,一排排民房坐落有序,家门口花红树绿,54组涵盖传统美德、社会公德、五治融合、乡村振兴、村规民约、农耕文化等内容的墙体绘画,与整洁宽阔的青石板路组成一道亮丽风景线。
仁寿村墙体绘画
活动场所里,慈祥的老人悠闲地锻炼身体,天真的孩童娱乐玩耍。场外,小果园、小菜园、小竹园、小花园、苗圃园用竹子编制围栏,简朴、美观、实用。
若问,仁寿村美在哪?不惑之年的村民说,美在干净整洁,美在有花有树有水,美在就地过上和美生活;在永启公司上班的村民说,美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老党员们说,美在老哥们常常聚在活动室,聊家常,谈健康,晒太阳。
渗进了历史汁液的仁寿村,似古而新,是缩小了的“杉阳”。
新时代以来,杉阳镇结合乡村气息和地域特色,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步步、一程程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图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云南省绿美乡镇”“云南省现代农业型特色小镇”“云南省文明小城镇”“云南省卫生乡镇”等殊荣,涌动着新生机,孕育着新希望,鼓舞杉阳向未来。(杨福军 邹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