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的北京,生机盎然,知识的殿堂里涌动着创新与探索的热情。5月7日,“中国质量万里行高校行・走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中国品牌日主题活动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拉开了帷幕。
聚焦“智创质量 质创品牌”的主题,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领导和北信科的师生们齐聚一堂,共话质量创新,共探品牌文化。
思辨交锋,创新思维点亮质量教育新路径
“品牌价值提升的核心驱动力,究竟是质量科技,还是人文智慧?” 随着这一极具思辨性的命题抛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的会场内,一场精彩绝伦的质量主题辩论赛火热上演。座无虚席的现场,同学们眼神中满是期待,开场视频《中国品牌 —— 有多难,就多敢》勾勒出中国品牌从筚路蓝缕到破茧成蝶的壮阔历程,瞬间点燃全场热情。
图为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走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品牌日活动辩论会
来自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组成正反两队,展开激烈角逐。正方以华为 5G通信技术和智能制造的卓越成就为锚点,论述质量科技如何通过提升生产效率、驱动产品创新,成为品牌价值跃升的核心引擎。他们指出,华为凭借海量的研发投入与技术攻关,在5G标准制定等领域掌握核心话语权,以科技赋能实现产品质量的跨越式提升,进而塑造国际知名品牌形象,逻辑严谨、论据扎实。
反方则另辟蹊径,以故宫文创和非遗工艺为切入点,强调人文智慧赋予品牌的独特魅力。他们认为,在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的当下,故宫文创深挖传统文化宝库,将历史底蕴与现代创意巧妙融合,打造出系列爆款产品,使故宫从文化符号变身潮流品牌;非遗工艺传承千年匠心,以精湛技艺和文化内涵构筑起品牌的差异化优势,有力回击了正方观点。
双方你来我往,妙语连珠,将课堂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与鲜活的企业实践案例紧密结合,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功底。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赵陕雄在点评时将科技创新比作质量品牌的 “硬骨骼”,人文智慧喻为 “软灵魂”。他强调,二者相辅相成,科技奠定质量提升的技术根基与效率保障,人文注入品牌建设的文化内核与情感价值,共同推动品牌可持续发展。
多元赋能,实践探索拓宽人才培育新赛道
此次 “中国质量万里行高校行” 活动,以丰富多元的形式构建起质量教育实践平台,为高校人才培育注入新活力,为在校学生打开了更广阔的思维视野。
“通过组织质量主题辩论赛、质造密码大挑战、开展校园质量宣传、开设质量公开课、搭建校企交流台等,‘中国质量万里行高校行’致力于帮助青年学子树立‘质量即生命、诚信即尊严’的价值理念”,赵陕雄介绍道,“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与精益求精的工匠品格,为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储备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尝试。”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副校长张健也指出,此次双方携手举办活动,是学校深化对外合作、推进质量教育的重要实践。学校期待与促进会进一步合作,“深化校社协同,共育质量英才”。近年来,学校依托信息科技特色,把握大数据、AI等技术前沿,构建了“工程技术 + 管理科学 + 数据决策” 的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复合型培养模式,积极服务国家和首都质量人才需求。他对学子们提出“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创新思维、弘扬工匠精神” 的殷殷期望,鼓励大家成为质量与品牌建设的坚实桥梁。
精神传承,文化浸润厚植质量品牌新内涵
活动现场,“品牌 Logo 基因重组计划” 与 “质造密码破译战” 等趣味环节,将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其中。在 “品牌 Logo 基因重组计划” 台前,同学们凝神聚力,拼凑品牌 Logo 碎片的过程,实则是对品牌视觉文化的解构与重构,探寻着品牌背后的文化密码;“质造密码破译战” 中,比划者用生动的肢体语言演绎品牌特色,猜词者凭借对品牌的了解迅速应答,欢声笑语间,经典品牌的符号和文化内涵得以深化传播。
当中国质量万里行走进这所拥有87年办学历史的学府,“勤以为学,信以立身” 的校训与质量精神深度交融。这场活动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与思维的碰撞,更是质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从燕山脚下出发,质量精神如初夏的微风,向四方传播。它让青年学子深刻认识到,质量不仅是技术指标,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责任担当;品牌不仅是商业标识,更是国家形象与文化自信的彰显。
此次活动作为社会组织与高校携手构建质量教育共同体的创新探索,是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精神融入育人血脉的生动实践。未来,在年轻一代心中扎根的质量信仰与品牌意识,必将茁壮成长为支撑中国品牌挺立于世界之林的坚实力量,助力 “中国质造” 和 “中国品牌” 在全球舞台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书写质量强国建设的崭新篇章。(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崔燕、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