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高质量能源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专题研讨会在新疆大学(博达校区)举行。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和中国的3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和学者,共绘中国与中亚高等教育能源合作发展蓝图。
5月13日,高质量能源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专题研讨会在新疆大学(博达校区)举行。记者 王亚芸 摄
本次会议是2025年中国—中亚产学研用合作会议的5个专题研讨会之一。由自治区教育厅主办,新疆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天津大学、石河子大学联合承办。
“我们非常重视跟中国大学的合作,目前已经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建立起长期稳定合作伙伴关系。” 哈萨克斯坦阿特劳石油天然气大学校长沙库里科娃·古尔扎达介绍,他们正着力建设高科技产业园区和工业园区,让学生能更多参与到能源效率、油气加工和可再生能源的联合学术项目中,通过解决现实问题获得实践经验和先进技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符合现代工业和全球就业市场所需求的高级能源技能专业人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党委书记、校长李军表示,作为中国能源高等教育的“国家队”,中国石油大学已经构建辐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合作网络。他倡议,以需求为导向,聚焦中亚地区油气勘探开发、新能源、油气人工智能等领域技术堵点、卡点,组建“需求导向型”跨境科研团队;以教育为纽带,构建“政校企”育人共同体,探索“订单式”“整建制”国际人才培养模式;以平台为载体,探索技术标准互认、资源共享互通、成果联合推广的能源合作新范式。
“期待更多国际学生来新疆学习交流,更多新疆学子走向世界。”自治区人民政府总督学、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孙长波表示,新疆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门户,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能源教育、科研、产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合作前景。希望高校与企业联合攻关,破解能源转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记者 王亚芸)
(原标题:高质量能源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专题研讨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