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安徽省滁州烟草物流中心月台仍亮如白昼。分拣线上的鲍正龙握着裁纸刀的手微微发抖,刀锋在烟箱上划动时不小心划破了衣角,“眼睛看不清喽。”这个在物流战线干了二十年的老班长苦笑着。
这是卷烟销售旺季的寻常一夜。日常三倍卷烟入库量和分拣量的背后,是几十名一线员工昼夜轮转,出库区、分拣区、纸箱回收区裁纸刀与纸箱摩擦的“沙沙”声此起彼伏,每年物流中心大量的人力和时间都投入到了异型烟人工划箱上来。谁都没想到,改变这场“刀尖芭蕾”的,竟是一个快递盒子。
“咱们能不能整个机器人来专门划箱啊?”技术攻坚组的组员们正对着异型烟开箱难题较劲。一筹莫展之际,新入职的组员汪海洋突然看到一旁的快递盒子,瞬间有了“胶带封箱机”的灵感,既然能准确地胶带封箱,也可以用同样原理,把封箱胶带换成刀片,对准传送带上的烟箱中间线进行划箱。这个奇思妙想大家起初是哄堂大笑,但是经验丰富的宋杰仔细一琢磨,发现这个点子其实很巧妙。如果在异型烟入库环节,对各种尺寸的烟箱进行夹抱居中,由传送带运输到特定位置,结合光电感应器,上下自动伸出刀片就能在正中划开烟箱表面胶带。由于两侧胶带的固定作用,卷烟并不会从烟箱掉落,等到烟箱送到分拣线的时候,分拣人员只需要拉开烟箱就可以取出卷烟进行分拣了。
说干就干,技术攻坚小组成员根据技改项目特点开展机械设计、电控改造、信息系统任务分工,逐项攻坚。机械达人宋杰提出的差速皮带转向原理解决了多种码垛垛型设计问题;信息专家刘阳提出的件烟二维码组盘出入库设计思路解决了出库效率低的问题;创新高手陈思远紧盯卷烟入库划箱问题,成功实现了精准快速划箱。每当暮色降临,监控大屏上跳动的数据流便交织成一张发光的作战地图,记录着这群物流“拆弹专家”用集体智慧逐个击破技术壁垒的攻坚日记。
五个月后,入库自动划箱码垛设备按照这个设计思路进场安装调试,上线试运行。当设备流畅完成夹抱、划箱、码垛动作的“三连击”顺利完成,这种理想照进现实的喜悦让项目组全员纷纷击掌相庆。设备虽然成功上线运行,但是项目组成员们依然没有闲着,试运行后的三个月里,大伙依然加班加点,不断改进设备运行效果。这期间,为了解决入库卷烟不同品规切换需要耽误3-5分钟的情况,项目组联合设备厂家,对入库码垛系统制定多套改进方案,最终选择了一个高性价比的方案,实现当日入库品规一次性录入,品规不停机自动切换的功能,平均每天可以节省30-40分钟入库时长。类似的改进和创新还有很多,物流中心的技术攻坚小组成员总是孜孜不倦,那种投身其中、钻研求索的精神时刻激励和鼓舞着所有人。
如今,这套设备已稳定运行将近一年,这期间,有6家省外单位赴滁州考察,1家启动技术引进。设备已申报1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今年年初,该成果斩获全省系统群众性创新成果一等奖,并推荐至行业创新成果发布会。“这套设备不仅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更为行业提供了参考案例。”小组带头人何家麟骄傲地说道。
物流的技术创新是永不止步的,新的任务又交到了技术攻坚小组手上,信息工程师刘阳拿着物流智能调度中心设计框架图纸,和小组成员又展开了新的研究探索。在这新一轮数字化转型、智慧物流建设的技术攻坚浪潮中,滁州烟草物流中心即将起航、扬帆远征。(张雅文 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