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马鞍山和县烟草专卖局:让法律条文变成田间地头的暖心故事

来源:马鞍山和县烟草专卖局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5-05-20 17:19:08

五月的凤台村,麦穗泛金,蝉鸣起伏。一群穿着“徽映”红马甲的普法志愿者,带着印有“小马车”标识民法典宣传册、法治漫画展板等,走进了村子。这是安徽马鞍山和县烟草专卖局普法志愿者服务队第5次走进乡村。今年以来,他们用“泥土味”的普法方式,将民法典送到村民家门口,让法律条文变成田间地头的暖心故事。

麦田里的“法治课堂”

“大叔大婶,都歇会儿,来听听故事喽!”志愿者陈永松站在树荫下,手里举着一沓《民法典与生活同行》的宣传册说道。正在麦田埂上清除杂草的村民们直起腰,手中拿着割草的镰刀围拢过来。

“大家看这页,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内容!”陈永松翻开漫画图解册,指着上面“老王种地”的连环画,“民法典里说得很清楚,承包权能继承,只要去镇上办个手续就行!”

“那感情好!”村民李厚民一拍大腿,“我二叔(无子女)前年走得急,地就撂荒了,我这就回去翻翻他的承包合同!”人群里响起一阵笑声,志愿者趁机递上印有“土地纠纷维权八步法”的折扇,扇面背面印着“民法典与生活同行”的标语。

健身场上的“模拟法庭”

以往凤台村委前的健身场上,闲下来的大爷大娘们在健身器材边相互拉着家常,小孩子们在场地边追逐嬉闹。可今天,由志愿者们自编自导的情景剧《要命的借条》正在上演。

“老李借我五万块,说好去年还,现在人影都见不着!”演员老洪扯着嗓子喊。

“别急,民法典第675条规定,借款期限没写明的,出借人随时能要!”扮演法官的志愿者敲敲“法槌”。

“那利息咋算?”围观的村民问。

“自然人之间借款,没约利息就是白借!”扮演律师的志愿者补充,“不过可以补个协议,白纸黑字才作数!”

剧终时,志愿者们搬出“法治套圈圈”游戏。套中写有法律问题的矿泉水瓶,答对就能换围裙、水杯或充电线。60岁的刘婶套中“离婚冷静期”,志愿者笑着解释:“民法典新设的,去民政局离婚得先等30天,防止冲动离婚。”

小工地边的“家长里短”

在村委会旁边,几个村民正在搬着砖头。志愿者马蓝蹲下来,和村民李大志等人聊起了家常。

“小马,你说咱干活受伤咋维权?”老李抹了把汗,指着胳膊上的擦伤。马蓝给他们送上民法典的宣传册:“民法典第188条,工伤认定时效三年,别怕拖!还有第1179条,医疗费、误工费都得赔!”

不远处,正在筛沙子的老周凑过来:“要是包工头跑路咋办?”马蓝翻到合同章:“签劳动合同了吗?民法典第469条说,微信记录也算证据!赶紧把考勤表、工资条存好。”

村民们围成圈,刘芳举着“以案说法”展板:去年某工地因未签合同,20名工人耗时半年才讨回血汗钱。“现在打12348就能申请法律援助,再不用堵门讨薪!”

法治宣传走廊里、垃圾分类箱边,普法志愿者们向村民们,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着民法典中的每一个条款。

“下个月我们打算排新剧,讲高空抛物追责的。”陈永松合上记满村民建议的笔记本,“要让民法典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就得用乡亲们听得懂的话,讲他们身边的事。”

太阳渐渐向远处的青山落下。在凤台村村口的马路上,“小马车”们长长的影子在落日下慢慢晃动着,他们用“泥土味”的方式,播撒下了一粒粒法治的种子。在乡村振兴的沃土里,这些种子正沐浴着民法典的阳光,生根发芽,长成守护乡村和谐的参天大树。(黄文明 马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