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合肥5月22日电(孙远)黄山市徽州臭鳜鱼,是徽州文化的瑰宝和舌尖上的非遗美食,近年来在政策引导与产业协同的合力下,正从传统特色美食跃升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作为当地臭鳜鱼产业发展的核心推动者,黄山新安臭鳜鱼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安公司”)自2024年8月成立以来,以供应链集采为抓手,整合资源、优化生态,助力臭鳜鱼产业迈向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为安徽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一抹鲜香。
聚焦集采创新 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
“新安公司是安徽省唯一一家由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牵头组建的徽州臭鳜鱼全产业链平台公司,主要开展科技、养殖、集采、物流、仓储、监管、加工、技术、品牌营销等臭鳜鱼全产业链服务。”公司总经理胡昊杰说。
2024年9月,新安公司联合黄山市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成立黄山徽韵臭鳜鱼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依托黄山供销集团,建立起覆盖广东、湖北等14家优质鳜鱼供应商体系。2024年累计为12家本地加工企业集采鳜鱼600余万斤,降低采购成本10%,为中小企业节省资金超1300万元,规模效应显现。公司还创新“一企一策”评估机制,根据企业信用、产值规模等指标动态调整采购价格,引领行业标准化、规范化提升。
为进一步提升全链效率,新安公司实施临时仓与中心仓双轨并行。一方面,租用500平方米临时冷库,保持低于-18℃冷冻标准囤放原料鱼120万斤,确保加工企业淡季原料稳定供应;另一方面,联合黄山市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打造空铁物流园中心仓,容量可达5000吨,预计今年9月底前建成,投用后可有效降低仓储成本和损耗率,有力解决冰鲜鳜鱼存储难题。
2024年3月,由黄山市供销社牵头组建黄山市徽州臭鳜鱼产业协会,协会立足“桥梁纽带、金融支持、质量品控、宣传推广、合作交流”五大平台功能,串联起养殖、加工、流通、销售、文旅等60家会员企业,形成“政企联动、跨界协同”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金融科技双轮驱动 激活产业内生动力
为树立行业品质标杆,新安公司深度参与制定《徽州臭鳜鱼团体标准》,对原料鱼规格、腌制工艺、微生物指标等12项核心指标进行细化,推动“一鱼一码”溯源体系落地,严把产品质量关。2024年,协会会员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9.3%,较上年提升4.5个百分点。同时,搭建“徽州臭鳜鱼产业大脑平台”,接入养殖基地水质监测、加工车间温湿度调控等实时数据,推动本地养殖、加工与物流协同,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数字化品控,提升产业竞争力。目前已有8家养殖企业、14家加工企业接入系统,生产效率提升20%。为破解资金瓶颈,黄山市徽州臭鳜鱼产业协会累计开展“银企对接”等活动22次,推动全市银行机构为47家臭鳜鱼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累计发放鳜鱼贷6.51亿元。
公司还尝试技术赋能全产业链,联合科研机构研发臭鳜鱼衍生产品,如鱼骨高汤、益生菌发酵液、宠物饲料等,探索高附加值路径,首批试产产品已通过市场测试,预计2025年新增产值2000万元,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
彰显国企担当 勾勒未来发展蓝图
从一条鱼到一个产业链,新安公司以平台化思维和全链赋能实践,打通了臭鳜鱼产业“资源散、成本高、标准缺”的堵点,成为黄山市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标杆企业。下一步,公司将聚焦四大方向,持续推动徽州臭鳜鱼从“非遗美食”向“全球鲜味”迈进:
一是扩大集采规模,目标集采鳜鱼1000万斤,投入资金超3亿元,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平台;二是深化金融创新,推动跨省域票据结算,争取贴息政策,降低供应链融资成本;三是探索出海路径,加快原料、加工两地海关备案,按照出口标准全流程把控臭鳜鱼品质,并整合供应链资源拓展臭鳜鱼海外市场;四是完善基础设施,加速中心仓建设,探索“仓储+供应链金融”模式,并向笋、茶菊等农产品延伸,打造黄山市农业供应链生态圈。
从田间到舌尖,从作坊到工厂,徽州臭鳜鱼以全链协同的创新实践,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鲜活样本。未来,随着标准体系完善、品牌价值释放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这条“徽味之鱼”必将游向更广阔的海洋,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