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全球首艘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成功下水 珠海再添“蓝色引擎”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5-05-27 20:49:11

8da365afea954c24a541344b74609427.jpeg

百舸争流,向海图强。5月27日上午,由珠海海洋集团历时13个月倾力打造的全球首艘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在广东江门航通船厂顺利下水。

这艘总长155.8米、宽44米、年产能超3000吨的“深海粮仓”共计有首尾融合船型设计和自然交换水体技术两大首创突破,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养殖迈向“科技牧海”新纪元,为珠海建设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注入强劲动能。

“湾区伶仃”号:向海问粮的科技重器

“湾区伶仃”号是世界首例、中国首艘符合船级社规范设计的可自航移动养殖平台,也是国内首创的集智能养殖、节能环保、渔旅融合于一体的超级养殖平台,设有12个独立养殖舱,养殖水体约8万立方米,年产能可达3000-5000吨,相当于陆地5000亩鱼塘的产量,是当之无愧的“养殖航母”“深海粮仓”。

180f4801f3894d48b543f44d437e712f.jpeg

“湾区伶仃”号应用了独创的全球首个船型首尾与柱稳式框架钢结构船身融合构型、水体自然交换技术,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提升渔获品质。工船具备自主航行能力,能够选择最佳养殖区域并躲避台风等自然灾害。

“生态+经济”双驱动:破解近海困局的“珠海方案”

“湾区伶仃”号养殖水深可达20米,最远航行为2000海里,向深远海拓展,缓解近海生态压力,将推动海洋牧场从“靠天吃饭”向“科技牧海”转型。

6b7a9b87a302412d877f0000159f943c.jpeg

通过全过程智能养殖、“渔业+文旅”多元业态融合有力促进海洋经济多元化发展。“湾区伶仃”号全船实现了绿色养殖,包括太阳能和风能为工船的日常能量供给、智能化的绿色监控系统等;其停泊时最大登船人数199人,更配有观光甲板、休闲住宿,同步推出海洋科普研学、生态垂钓体验等服务,构建起“养鱼、观海、富民”的立体产业链,全方位展现了现代渔业的科技之美。

19.png

“湾区伶仃”号是珠海海洋集团贯彻落实海洋强国建设重要论述精神的坚实举措,是珠海打造“海洋牧场”新标杆、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珠海范式”的关键“底座”。该工船自2022年11月立项以来,先后克服了作为创新型项目在立项审批、设计论证、建造审核、登记注册等各环节遇到的挑战,成功让“全球首创珠海造”从蓝图变为现实。

经略海洋,挺进深蓝。下一步,珠海海洋集团将坚持高标准冲刺工船剩余舾装任务,力争工船实现今年8月交付运营,深入探索和践行海洋经济多元化发展新路径,助力珠海“百千万工程”,为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珠海方案”。(黄秀环)

相关推荐
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在青岛开建

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19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工建造,其将于2022年3月正式交付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