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山头镇大柏村,一幅“秸秆变饲料、羊粪成肥料、肥料育作物”的生态农业画卷正徐徐展开。这座占地约1500亩的绿色循环农业示范区,以秸秆饲料化增值利用为核心,构建起“作物种植—秸秆饲料—湖羊养殖—有机肥生产—作物种植”的闭合循环产业链,让“变废为宝”的生态智慧在田野间生根发芽。
种养循环激活特色农业“一池春水”
自2018年启动以来,示范区内道路、冷库、电力及水利设施全面配齐,“一园四区”的功能布局清晰勾勒出产业脉络。食用菌产业园规划面积约150亩,集种植、储存、烘干、分拣与电商直播等功能于一体,从鲜香菇、干香菇到香菇酱、香菇脆,通过抖音直播等平台打通“种植—加工—电商”香菇产业全链条,让小香菇撑起了大产业。“四区”联动释放循环活力,800亩优质作物种植区年产粮食800余吨,2000平方米标准化秸秆收储区年产高质量饲料3万吨,7000平方米高床养殖圈舍年出栏湖羊1万余只,20亩生态肥料区将羊粪、草沫、菌渣“变”为有机肥反哺农田。
该种养模式深度融合种植业、养殖业与加工业,构建起三位一体的复合循环农业经济体系。以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根基,通过秸秆饲料化、羊粪有机肥化实现废弃物的高值转化;同时,拓展食用菌深加工、农产品电商销售等多元业态,持续延伸价值链条,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化、产业化、效益化方向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绿色与发展并行的特色农业振兴之路。
产业矩阵铺就群众致富“康庄大道”
示范区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农户”四级发展矩阵,形成党建引领、多方联动的发展格局,将产业发展红利精准传导至田间地头,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通过土地流转、拓展就业岗位,示范区累计带动周边群众人均月增收3000余元,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这里不仅建成了产业园区,更培育出了富民产业,真正实现了“建成一个园区、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从资源循环到产业增值,山头镇以“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的模式,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如今,这条兼具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绿色之路,让田野间的“循环密码”化作百姓手中的“致富钥匙”,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动力。(韩婷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