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读懂北疆·新华访谈,这里是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的专访间,现场的嘉宾是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东红教授。
主持人:李教授,您好。当前我国绿色算力发展仍以政策驱动为主,在您看来,未来应该如何更好地构建市场化的长效机制,以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
李东红:一方面,我们需要完善绿电的核算体系,建立覆盖绿色算力全产业链的碳追踪和核算体系,以此为企业推动算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我们有必要利用金融工具推动相关企业投身其中。比如,将碳核算、碳追踪结果以及企业发展绿色算力水平和金融工具紧密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涉及企业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都可以和企业的绿色算力发展水平连接起来,使得企业可以更好地通过发展绿色算力获得融资机会,也使得融资的成本可以更大程度的降低,以此推动发展。
主持人:李教授,随着“东数西算”工程走向深入,在您看来,应该怎样发挥八大枢纽节点的作用,实现算力资源和算力应用的供需匹配?
李东红:在过去这些年间,通过八大枢纽中心的发展,我国的绿色算力获得了场景应用的发展。未来重点是推进绿色算力供给和应用场景需求之间匹配,在这个过程中,八大枢纽中心可以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从应用场景的需求出发,各大枢纽中心相互协同。另外,在算力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地区分割、行业分割的问题,应该借助八大算力中心的相互协同,形成全国算力供应的网络体系,以一体化的网络推进和各类应用场景需求之间的匹配。
主持人:李教授,在您看来,“AI+算力”如何更好地赋能千行百业?
李东红:AI和算力的深度融合,正在改变着各个行业,确实可以赋能千行百业,在这个过程中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赋能各个行业的发展:
第一,“AI+算力”正在改变着各个产业。每一个产业链的环节都可能因此而获得效率的提升、成本的节约,相关行为主体、从业人员的体验提升。
第二,“AI+算力”还会重构产业链。对于现有的产业来讲,AI和算力的加入,使得有些产业链环节变得并不需要,有些产业链环节需要增强,有些还需要增加一些新的环节。各个产业链环节之间的关系、上下游之间的关系都会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变化。
第三,“AI+算力”有利于促进各个产业生产、交易、分配、消费的精准匹配。无论是从投入要素考虑,还是从加工制造过程考虑,还是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都会实现精准地匹配,使得全社会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效率获得提升。(张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