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布鲁塞尔7月21日电 专访|中欧应相向而行、携手合作——访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蔡润
新华社记者陈斌杰 丁英华 马志异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蔡润日前在布鲁塞尔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第二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即将在中国举行,希望欧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以此次会晤为契机,总结中欧关系过去50年有益经验和重要启示,规划中欧关系发展前景,携手开创中欧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蔡润表示,今年是中国同欧盟建交50周年。50年前,中欧双方审时度势,以非凡的政治魄力冲破冷战隔阂,作出双方建交的历史性决定,打开了中欧交流合作的大门,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蔡润说,50年来,中欧关系从建交到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经历国际风云变幻考验,保持稳定发展势头,取得丰硕合作成果,也积累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一是坚持元首外交对中欧关系的战略引领;二是尊重各自人民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三是坚持伙伴定位,中欧双方合作远大于竞争,共识远大于分歧,是伙伴而不是对手,更不是敌人;四是坚持互利共赢,中欧务实合作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合作成果造福双方人民,也促进了世界的发展繁荣;五是坚持多边主义,中欧都主张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致力于推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发展赤字等全球性挑战。
蔡润说,经贸合作是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欧关系中发挥着稳定器、促进器的作用。中国和欧盟经济总量超过世界经济总量三分之一,贸易体量超过全球贸易体量四分之一。中欧经贸合作为世界各国树立了互利共赢的典范,也有力拉动了全球经济增长,是世界发展繁荣的重要引擎。
蔡润说,中欧都是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的支持者和维护者,都主张自由贸易。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冲击,国际社会更加期盼中欧携手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蔡润说,中欧是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双方在贸易、投资、规则制定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可以为全球化提供强劲动力,也可以为变乱交织的世界增加更多稳定性、确定性。只要中欧选择开放共赢,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就不会发生根本逆转。
展望中欧关系的未来,蔡润表示,双方要巩固传统领域合作,拓展新兴领域合作。中欧在经贸、科技、教育、文化、环境、旅游等传统领域的合作,依然具有巨大合作潜力,需要进一步去挖掘。中欧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更是前景广阔。
蔡润表示,中欧经贸等领域务实合作规模巨大、领域广泛,难免出现一些分歧和摩擦。中方坚决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泛安全化,反对保护主义。中方希望欧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按照双方领导人达成的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摩擦的重要共识,拿出政治诚意和决断,妥善解决这些分歧摩擦。这对双方有利,对整个世界也有利。
蔡润表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欧免签范围,进一步便利人员往来。中方将落实好“3年1万,欧洲翻番”等倡议,进一步促进青年一代的交流。中方期待欧方积极回应中方相关政策举措,共同加强中欧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拉紧友谊纽带,为中欧关系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蔡润说,经过50年的发展,中欧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大国关系深刻调整,中欧关系更具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希望欧方树立客观理性对华认知,奉行更加积极务实对华政策,与中方共同努力推动中欧关系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我们愿同欧方把握合作机遇,妥处分歧摩擦,既成就彼此,又照亮世界。”